本文转自:紫牛新闻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被著名导演李路拍成电视剧《人世间》,引发近年来罕见的收视热,目前还在不断重播。在南京,6年前,年出生的南京人张大明也推出了一部60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家世》。
6年前南京退休老人写了部家族史
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平民区走出的一群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年春,电视剧《人世间》在央视首播剧终。之前南京西善桥街道初见书屋举办一次文学作品分享会,大家谈论《人世间》时,有人不经意间提到了《家世》,说“《家世》是身边的西善人写的西善百年故事,类似《人世间》,对接续西善文脉,活化风土人情很有启发价值”。这勾起了记者了解这位南京老人故事的兴趣。
73岁退休老人张大明是一个对文学饱含深情的业余作者。他的《家世》小说自清末民初写起,一直写到年,时间纵贯百年。张大明以普通人的视角,从家族原型——张氏家族繁衍、传承的历史图景中,描写了6代几十个人苦难、奋斗、担当的岁月历程,叙述着光阴的故事改变着每个人。
他还记得,年,自己拎着60万字书稿,换乘几趟公交车,辗转来到玄武门,走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毛遂自荐《家世》。接下来,按照编辑王昕宁的意见反复修改,历时近一年才大功告成。
《家世》写的是张氏家族延绵不断的6代人的风貌,年轻寡妇张秦氏在走投无路、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将张氏这个家硬撑了下来;其子张荣春在不满15岁的时候就进山入城贩卖柴火,拼死拼活走发家之路;张德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中的风风雨雨;张兴邦在“文革”中、改革开放中没有沉沦……所有这些充分展现了家族中每一代人的自强不息、淳朴敦厚和忠实可信的品质。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美德的生动体现。
“按出聚宝门南行方向,在离这岱山约有三里地处,坐落着一个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全村张姓居多,故名张家村……”顺着这样的文字脉络,张怀宝、张秦氏、张荣春、张单氏、张冬云、孙金宝、张德邻、端木荷香等人物一一出场,经历着生活的雨雪风霜。许多场景除了出现在岱山、西善桥,也散见于市县剪子巷、浦口镇等地,构成了内涵丰富、温暖的家族故事。
爱好文学,在企业退休后8年写完
张大明出生在西善桥,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时光倒回到上世纪40年代末,南京解放,他出生的那个小山村也迎来了春天。没过多久,村里成立了生产互助组。平日里,他的祖父母、父母都下地干活去了。才几个月大的他躺在摇篮里,由曾祖母照看。
曾祖母摇啊摇、摇啊摇,渐渐地把他摇大。他开始一点一点地懂事、记事。他依稀记得,爱讲往事的曾祖母一边往灶膛里添加柴火,一边断断续续地跟他讲着过去的故事,讲她的身世,讲她嫁给了曾祖父后的生活经历,还讲了她儿女们的故事……张大明心中文学的种子,是曾祖母亲手播撒下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生活在岱山脚下、19岁出头的张大明在铜井铜矿有了一份工作。单位领导发现这个毛头小伙爱读书,能写点东西,便举荐初中毕业的他报考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后更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如愿以偿后,3年的全日制学习,他如饥似渴地读了大量国内外文学名著,但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原先的矿区工作。后结婚生子,在企业工作一直到退休。
因为工作繁忙,写小说的计划,也就在心里搁浅40多年。“退休后才开始动手写《家世》,必须写出来,我的人生才算说得过去。”最初的创作计划中,他要用10年时间写完《家世》。临退休前二三年,他着手规整素材,正式退休后开始动笔,一写就是8年。
张大明曾长期生活在农村,自中学毕业回乡务农后就从事了多年的农业生产劳动,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这为后来写《家世》打下基础。
如今张大明还时常住在西善桥,也会和老伴住到孩子家,帮忙带小孙子。已有46年党龄的他,积极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发挥着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文化惠民”为西善桥理想教育小镇的建设带来了多元色彩,这深深吸引着张大明。西善桥正处于“两桥”城市更新改造的关键时期,这里山水成林,历史底蕴深厚,是他离不开的故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摄影/范素丽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