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不管交朋友还是交男朋友,都试着找寻类似的气息——不刻薄的那种有趣,不慌张的那种追寻,不攀比的那种入世。
钱钟书与杨绛,文化界居然有那么萌的一对cp!
有一次做活虾,杨绛很内行地说:“得剪掉须须和脚。”结果刚剪了一刀,活虾在她手里抽搐,她吓得扔下剪子和虾,逃出厨房,还跟钱钟书说:“虾痛得抽抽了,以后咱们不吃了吧!”钱钟书跟她讲道理,说以后由他来剪。有没有觉得钱钟书瞬间男友力MAX?
钱钟书在牛津期间,很头痛古文书课和订书课。课上教如何用整张大纸,按虚线折叠装订,他怎么折也折不对,气得跑回来向杨绛告状,说课本岂有此理。杨绛作为女子,对折纸订线类比较在行,教他如何折才正反符合。有没有觉得瞬间贤内助不是白当的?
这几天在看《我们仨》,你不得不感叹人与人的缘分,不管再深重,也就是两个结果:不是生离就是死别,可其中总有让人值得感动和怀念的点滴瞬间。
《我们仨》这本书倒着读比较好,它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可以合起来读,后面那个部分讲述了杨绛随钱钟书赴英国留学、生下女儿钱媛,直到1998年钱先生逝世这63年间的很多故事。
书里分享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充满着温暖趣味的人间烟火。两个书呆子经常把一餐一饭,甚至散个步都看成冒险。在牛津求学期间,两人做红烧肉、讨论课本、做英式早餐,或乐或惊,都有细小有趣的对话。
其实两口子的浪漫,不过就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都能与你一起找出乐趣来。其实这本书在出版之初,编辑也没想到会大卖。书不厚,也没有轰轰烈烈,曲折动人的情节,但就是在这些点滴瞬间让你笑,再让你哭。我想,之所以很多人喜欢这本书,大概是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很多关于爱的事吧。
在出版《人·兽·鬼》自留的样书上,钱钟书写道:“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其实读这本书,不单是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而是会让我们想到自己的家人。在静下心来看他们仨的故事时,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当下的生活。在平凡点滴中,也有幸福喜悦。
分享一段很喜欢的,杨绛先生的话: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但是曾经拥有,总胜过从未被感知,至少那样的美好你经历过,而这些,都是日后一笔宝贵的财富。是这些经历,成就了日后的你。
现代人很多喜欢快餐文化,或功利或娱乐或吐槽,能静下心来欣赏文字、品味生活的已经不多。短短几十年的在世,不管前路是近是远,不管幸福是短是长,有一个家,有事可做,有可以亲近与守护的人,已经算是人间美好。
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