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生活,加入磨刀匠行列
“磨剪子,锵菜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磨刀师傅用这句话走街串巷招揽生意。那个时候机械化还没有普及,磨刀这门技术是很多人谋生的手段,陈当华就是万千磨刀匠中的一员。
在那个年代没有背景和学问的人,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陈当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为了让他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出路,就考虑让孩子去学习一门技术。
刚好那个时候有一个磨刀师傅在招收徒弟,于是13岁的陈当华就被送去当了学徒。虽然现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已经没有磨刀师傅这个职业了,但在当时磨刀也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艺,是能靠着它吃饭的本事。
跟着磨刀师傅学成之后,陈当华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推着三轮车,车子上放着自己的工具,走街串巷吆喝着“磨剪子,锵菜刀”。
刚开始的时候陈当华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磨菜刀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成年累月的锻炼,才能把刀磨得更快磨得更锋利。所以起初陈当华磨刀的时候会很小心,生怕把客人的刀磨坏赔钱。
但是刀不需要每天都磨,如果只在一个地方活动顾客就很少,所以磨刀师傅需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才能拉来更多的生意。而且磨刀这一行利润很薄,也不是天天有生意,所以陈当华挣到的钱也只能勉强糊口。
坚持老手艺,最困难时候一天只吃一块面包
这两年“匠人精神”这个词很流行,但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学习手艺的人很少,很多手艺因为没有传承人也逐渐消失在大家眼前。
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化慢慢普及,磨刀匠这一行也即将被社会所淘汰,很多手艺人都转行做了别的工作。但陈当华却坚持了下来,虽然刚开始并不是他自己愿意学磨刀的,但做这行久了,他对自己的工作也产生了感情,所以不愿意转行。
后来陈当华不再走街串巷了,他开了一家小磨刀店,取名为“陈华记利器专门店”,店铺不大但直到现在还在营业。大半辈子都在磨刀,陈当华对刀再熟悉不过了,他的技艺也在磨刀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陈当华磨刀和别人不一样,他一共有九块磨刀石,其中八块都是山心石,剩下的一块是常见的石头。山心石密度很高,用来磨刀很合适,但这种材料价钱很高且很难找到。
陈当华的这九块磨刀石用处各不相同,他会根据刀的情况,和磨刀石的性质,对客户的刀具进行细致打磨。
除了这些磨刀石外,陈当华还有几件工具,像是工作台、裁缝剪和刀片等,这些在他当初从业的时候就一直跟随着他,虽然没有磨刀石珍贵,但是一样很重要。
在很多人都没有坚持的情况下,陈当华坚持了下来,并且把这门手艺学得很精湛,在他身上就体现着一种匠人精神。
可磨刀匠这个行业已经被市场所摒弃,很多年轻人宁愿再买一把新刀,也不愿意去把旧刀重新打磨。所以陈当华的店铺经营得并不顺利,有时候一天都见不到一个客人,在最难的时候他一天只吃一个面包。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不愿意把磨刀技艺给丢下,终于在他的坚持下转变发生了。
“刀王”名气越来越大,一把刀最贵上千元
几十年的坚持,陈当华的磨刀工艺越来越精湛,据说他磨的刀能轻松划破纸张,并且不发出声音,还有人说他的刀最多能用30年。陈当华的磨刀手艺被越传,还有了“香港刀王”的称号,很多人慕名前来找他磨刀。
名气越来越大,也有报社来给陈当华做报道,报纸发出之后,更多人知道了这个一直在坚持的老手艺人。原本不支持陈当华的家人和朋友,这个时候也看到了转机。
很多手艺人常年做工,手上会留下很多的老茧,但是陈当华手上却没有,因为他磨刀讲究技巧,而不是使用蛮力,他将力量分布均匀,用到恰当的位置,所以手上才没有老茧,这也在间接说明陈当华的磨刀技术很过关。
如果只是凭借当初师傅传给他的手艺,陈当华是很难有现在的名气,他懂得改进和钻研,在磨刀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并且精进技术,所以他磨刀的时间也比一般的磨刀工要长。
根据不同的刀型,有的刀三五天就能磨好,有的时间长的则需要半个月。对于陈当华来说,磨刀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加工一件艺术品。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把刀,才能把刀磨得锋利,磨的耐用。
凭借多年积累下来的口碑,陈当华的名气也响到了国外,他的主要客户群体是高级餐厅和愿意支持老手艺的人。曾经就有一个移居到美国的老年人,听说了陈当华的磨刀手艺后,特地赶到香港找陈当华磨刀。
现在想要找陈当华磨刀,一般来说要提前三个月预约,而且他磨刀的价钱也不便宜,根据刀的情况收费,最贵的能收到上千元,即便是这样仍旧有很多人慕名前来。
现在的陈当华已经80多岁了,他还是坚持着用这种传统方式磨刀,他也很担心后继无人,毕竟磨刀是一件苦差事,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行业了。
结语
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追求快,但老手艺的学习可不是能急于求成的,一把刀怎么磨得快,怎样磨才能更锋利,这个位置应该用什么磨刀石,这些都是有讲究的,需要多学、多做、多看,才能把一把刀磨好。
这些年有很多老手艺逐渐消失,小时候走街串巷卖麦芽糖和老式油饼现在也都不见了,木匠、铁匠这些传统工艺也逐渐被机器取代,像陈当华一样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
陈当华能做到“刀王”这个位置,是因为他有一颗匠人的心,他能坚持本心,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能刻苦钻研磨刀的技巧。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老手艺不代表没用,坚持虽不代表成功,但唯有尝试,才能知道这条路能不能走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