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www.xxzywj.com/tlnpx/tpxg/68.html
在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有一块被称之“老门东”的街区。这片街区地处南京古城的中华门外,也就是古南京的南门外。因为地理位置是在南门的东端,所以当地人也叫它为“门东”,与区别于中华门以西的“门西”地区。史料记载,远在三国时期,“门东”地界上就有居民居住,这大概是古南京城最早的居民栖居地。
历史上的“门东”地区,是个泛指概念,反正以中华门为界,东面的都被称之为“门东”。现今人们见到的“老门东”,仅仅是其中的一条街区,范围小了很多,但古迹却保护的不错。作为南京城内带有古风味道的街区,休闲和美食成了它的主要载体。
老门东现在的范围,东起南京的江宁路,西至中华门,南面刚好是明代的城墙。整个街区从横交错的胡同,宽窄相间,无论你从那个胡同里走过,都能回到主干道上。加上街边的石牌坊、妙趣横生的塑像,还有让人淌口水的美食,逛一下老门东,感觉上一点都不比临近的夫子庙景点差。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曾经有一部《城南旧事》的影片轰动一时,影片描写的是老北京城南的往事,其实把它放到六朝古都南京的城南,同样也会精彩。因为老门东,便是这个“城南”的缩影。现在占地面积达70多万平米的老门东街区,每一栋房屋、每一块石板,都有一段往事。
据说老门东的兴起,是因为明初定都南京时,朱元璋动用大批民工修筑南京的城墙.这些民工大多就近住在城墙的工地附近,于是在中华门一带形成了较为集中的居民区。所以老门东的街区内,最早的巷子名字都跟军营相关,如中营、边营、三条营等,这些巷名有的一直沿用至今。
老门东街区内最著名的一条街,名叫“箍通巷”。它从现今老门东的石牌坊起,一直延申到南端的明城墙,长度不足千米。相传这条巷子的得名,是因为明代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其手下有不少箍通匠人,大多居住于此。这批箍通匠,大概算是六朝古都最早的手工艺人了。当游客一走进这条巷子时,迎面而来的就是昔日箍通匠人的塑像。
历史上老门东最为辉煌的时期,是明清两朝在此设立的“考棚”。所谓“考棚”,是供悻悻学子参加科举应试的场所,老门东的所在地,为“上江考棚”。《南京市地名录》中也有记载:南起新民坊,北至剪子巷。清朝科举时,上江考生宿舍设此,故名。
“上江考棚“,是专供安徽籍考生居住的地方,与之对应的还有一处”下江考棚“,位于医院附近。因为安徽在江苏的上游,所以安徽的学子全部投宿于“上江考棚”,而江苏的学子是要进入“下江考棚”的。这两处考棚,均离开夫子庙内的“江南贡院”不远。
据说数百年间,老门东的“上江考棚”并没有考生中过状元。倒是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上江考棚”被彻底焚毁了,但老门东却出了个中国第一位女状元傅善祥。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开设了“女科”,南京女子傅善祥凭一篇洋洋洒洒的“万言书”一举成名,震动了古南京城。傅善祥的故居“傅宅”,位于箍通巷西,古称“贵人坊”,后又改称为新民坊。
改造前的老门东,大体建筑为清末民初的木结构砖瓦房为主,因为曾经为安徽学子的聚集地,好多民居都是以徽派建筑为主,白墙黛瓦,高大的马头墙林立。虽说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有点破旧,但依旧为南京城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居民区。
本世纪初,老门东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到了年的9月,作为南京历史文化一条街的老门东,终于“开街“迎客,人们在逛完了夫子庙后,又有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并且它跟夫子庙一样,免费对游客开放。以后有机会去南京旅游的话,建议去老门东走走,不仅有美食,还有城南旧事。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