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薛宝钗为何当着王夫人的面,多次劝宝

宝钗这样说是故意的加深王夫人和黛玉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绿茶的一种行为。这件事情简单呈现一下就是这么个情况。

宝玉想要调和王夫人和黛玉的关系,但是宝钗一直在拆台

假如你是贾宝玉,你的小女友林黛玉心直口快,无意间说错话得罪了你的母亲王夫人。

你想从中调和一下,就拿女友的病情编了个故事,想让旁边的大表姐薛宝钗帮忙说句话,但是大表姐表示与她无关,你的母亲还表扬大表姐做的对,情况更加危急了。

然后,你女朋友觉得你这样做不太聪明的样子,让她更尴尬了,幸亏你二嫂子王熙凤出面帮忙说了句话,可你母亲依然觉得你说的不对,明显是对你维护女友的态度不满意。

你女朋友觉得更没意思了,就自己去吃饭了,她心里想的是:你们是一家人,我只是个外人。

可你觉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但是想了想还是决定为了以后家庭和谐,暂时不去追女朋友安慰她,而是留下来陪母亲吃饭。你想让母亲觉得你没有有了媳妇忘了娘,以后女友的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但是你那个大表姐,在你陪母亲吃饭期间一直在叨叨:“哎呀你可别吃了,快去哄你女朋友呀,你女朋友生气了,赶紧去追呀!”

这不是废话吗?你还能不知道这码事,但是抬头看看你母亲,一言不发,面无表情,眼神阴沉,你就知道,你的母亲也生气了,并且因为大表姐的话更加生气了。

你说你还能怎么办?你只好假装不在乎,保持微笑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因为你此时越是表现出在意女友,你的母亲就越发讨厌她。

你好歹陪着母亲吃晚饭,还是担心女朋友,决定去安慰安慰她,急急忙忙要漱口就走,旁边的姐妹笑话你这么着急要干啥?

你大表姐又在旁边笑着说:“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顺便解释一下“胡羼”就是鬼混的意思,非常难听,《红楼梦》里一般骂人的时候才这么说。

按照这么看来,大表姐宝钗说的话,做的的事,都是超级绿茶了,简直居心叵测。她这些话根本不是说给宝玉听的,而是说给王夫人听的,大概意思就是:姨妈呀!你快看看你的好儿子吧!儿大不由娘啊,他一颗心全都拴在林黛玉身上呢?你看我们的金玉良缘这是药丸啊!

说到底,宝钗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工于心计,不惜得罪宝玉,也要在王夫人心里火上浇油的抹黑黛玉,只要把黛玉这个最强情敌打趴下,她的胜算就大多了。

这一招叫做杀人诛心,算是高手中的高手,但是宝钗还是太年轻了,王夫人不喜欢黛玉是真的,但也未必真的多么喜欢她。

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宝玉和黛玉的努力讨好都没什么用

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黛玉、宝玉、宝钗等人都在王夫人这里说话。王夫人当众想表现一下自己作为舅妈对外甥女的关怀,立一下自己宽厚善良的人设。

所以她问黛玉:“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这话的意思很明显,鲍太医是王夫人专门给黛玉换的太医,这表示王夫人非常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状况。

但是林黛玉这个姑娘,在放松状态下,是个非常耿直的女孩子,心直口快的说了句大实话:“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王大夫是贾母给黛玉安排的专用家庭医生,而且级别和医术肯定是比鲍太医厉害,医院老大,五品官职,平时专门给贾母看病的。

话一出口,王夫人就尴尬了,黛玉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虽然王夫人是为了讨好贾母,并不是真的关心她,但是人家也是做了好事。自己这样说话有点伤人了,她的大脑飞速运转,想着怎么才能补救一下呢?

可是黛玉还没想出办法来,宝玉就上来堵抢眼了,他知道王夫人一向不喜欢黛玉,和贾母之间也有矛盾。这下子肯定要生气了,就是赶紧上来强行解释:

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

宝玉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林妹妹不吃王夫人的药,不是不领情,而是王夫人推荐的大夫不熟悉林黛玉的病症,所以贾母才让黛玉继续吃王大夫的药。

王夫人也借坡下驴和宝玉讨论起丸药来,基本就是瞎扯,林黛玉一直吃人参养荣丸,大家都知道,王夫人不过是和宝玉打哈哈,掩饰自己的尴尬。

一通胡扯之后,宝玉终于把王夫人逗笑了,这件事基本可以翻篇。但是宝玉他越说越兴奋,想讲个笑话来顺便试探一下王夫人到底对林黛玉有几分真心。

于是他就说自己有一个药方,能治好林黛玉的病,但是很贵,需要三百六十两银子。可是王夫人的反应就很好玩了,她直接说:“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

一个公府豪门的贵妇人,居然为了三百六十两银子就当众说出这么粗鄙的话来。贾府是什么人家呢?王夫人救济刘姥姥出手就是一百两银子,林黛玉常年吃药配药的人参肉桂一年下来也几百上千两,但是王夫人对于给林黛玉配药的的第一反应不是有没有用,而是:太贵了!

宝玉已经知道他母亲不是真心对待林妹妹了,但是谎话还是要继续编下去,就吧啦吧啦闲扯一顿。

因为前面宝钗已经主动参与进来他们的讨论,顺着王夫人的话头说出了“天王补心丹”,宝玉见王夫人很相信宝钗,于是就让宝钗帮他一起圆谎,但是宝钗的态度很明确,我掺和一脚是为了讨好姨妈,先让我帮你说话,没门!

王夫人果然很欣赏宝钗的态度,,又夸宝钗说:“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

然后宝玉就很尴尬了,这时候里屋里忙着的凤姐听见了这些事,就上来帮宝玉圆谎说话,只是凤姐的惯性行为,她一贯都秉承着“顺了宝玉的心,贾母听见,岂不欢喜?”的原则做事。

但是即使王熙凤给宝玉圆谎,王夫人也没有相信这些话,她依然表示根本不会给黛玉整这个药配了治病。黛玉是个水晶心肝玻璃人,药不药的她根本不在乎,她知道自己的病是治不好的。

她也知道王夫人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她,但是她和宝玉已经两情相悦,情根深种了,她还是不想和王夫人闹得关系不好,所以她还是在找机会去描补。

就在宝玉反问她的时候,她抓住了这个机会,向王夫人撒了个娇:

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王夫人也道:“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

王夫人也不过是虚应敷衍黛玉而已,连个笑容也不曾有,相对前面夸奖宝钗,还有林黛玉走了之后的笑容满面完全不同。

黛玉也觉得没意思,她本来也不擅长讨好长辈。但是宝玉没有放弃,他还在跟王夫人解释,努力证明自己没有扯谎,黛玉觉得更加没劲。

因为王夫人在宝玉面前的态度很明确,喜欢宝钗,敷衍黛玉,而且从王夫人这边的血缘关系论,宝玉的确和宝钗跟她的关系更亲密。

正好,贾母那边来人请黛玉和宝玉去吃饭,黛玉也不叫宝玉,起身拉了那丫头就走,那个小丫头还说要等等宝玉,但是黛玉知道,宝玉这半天费了这么大劲儿在这里编瞎话哄王夫人,想要消弭她和王夫人之间的矛盾,怎么可能撇下王夫人跟自己走呢?

黛玉觉得真是无聊,她和宝玉相爱,居然必须要经过王夫人的同意,可是王夫人从一开始就是不喜欢她,她没办法去改变别人的态度,那就爱谁谁吧。

所以她说:“他不吃饭了,咱们走。我先走了。”说着便出去了,黛玉逃跑一般的离开,是想躲开这些让她不喜欢,不适应的场面,以及不喜欢她的人。

宝钗积极靠拢,王夫人导演“端午节赐礼”向贾母表明立场

其实,事情进展到这一步,王夫人和黛玉的关系再一次陷入僵化状态,林黛玉临走之前甚至都没跟王夫人打招呼。

宝玉其实非常机灵,他知道林黛玉生气了,伤心了,也知道王夫人很不爽。那么女朋友和妈妈之间闹矛盾,他选择了先安抚老妈,也是明智的决定。

因为他想和林黛玉以后结婚,首先就要过王夫人这一关,而且婚后,王夫人就是黛玉的亲婆婆,封建社会的婆婆对儿媳妇又绝对领导权,甚至可以决定儿媳妇的生死。

宝玉留下来陪王夫人吃饭,恰恰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黛玉,为了长远打算,继续调和王夫人和黛玉的矛盾。

但是薛宝钗显然并不想让宝玉顺心遂意,所以她也没走,人家宝玉在陪王夫人吃饭,她就在旁边叨叨,“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

王夫人一听这话,肯定是火上浇油,觉得林黛玉矫情小性儿,耍脾气拿捏宝玉,也不知道奉承讨好自己,这样的儿媳妇真是要不得。

宝玉无话可说,只能说“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但很不幸,宝钗的话和宝玉的话,都被黛玉在门外听到了,黛玉虽然生气,但是并没有立刻离开,她还是站在门外等了等宝玉的,但是没想到就听见了这些,更加生气了。

等宝玉从王夫人这边吃完饭,急忙漱口想要去找黛玉,结果被三春笑的时候,宝钗又一次说话了,“你叫他快吃了瞧林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

宝钗这话说的更加让人膈应了,人家瞧不瞧林妹妹关你什么事呀?你不是随分从时,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吗?怎么这么多嘴多舌惹人厌呢?

宝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也不搭理宝钗,直接去找黛玉,不巧的是路上被凤姐截胡抓了壮丁去写了一张货物清单,凤姐的话还没说完,宝玉猴急猴急的就跑了。

来到贾母这边就找黛玉,可是黛玉已经很生气了,轻易哄不好的那种。只顾着自己裁剪衣服,也不搭理宝玉,只用宝玉的话来敲打他:

有一个丫头说道:“那块绸子角儿还不好呢,再熨他一熨。”黛玉便把剪子一撂,说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可笑的是宝钗竟然又追过来了,见黛玉不理宝玉,就上前没话找话说,夸奖黛玉,有提起刚才王夫人屋里的事情来,黛玉当即表示宝玉是“撒谎哄人罢了”,揭穿了撒谎哄着王夫人的真相。

宝钗又跟黛玉说:“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不受用了。”

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无语,宝钗这到底是有多无聊啊,人家男女朋友正闹别扭,你非要掺和一脚进来,巴巴的没话找话,跟林黛玉说:“哎呀你知道吗?你男朋友也在生我的气呢?”不是,大姐,你能不能说明白,你到底几个意思呀?居心何在呀?

林黛玉也不想搭理她,继续用宝玉的话回应:“理他呢,过会子就好了。”宝玉也对宝钗忍无可忍了,就想让她赶紧消失,于是就开始撵她:“老太太要抹骨牌,正没人呢,你抹骨牌去罢。”

宝玉可以啊,这话说的非常机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宝钗估计都觉得面子被扫光了,只好笑着说:“我是为抹骨牌才来了?”然后就走了。

薛宝钗这话说的好不甘心啊,她巴巴的在王夫人面前奉承讨好,巴巴的跟着宝玉追到黛玉屋里,当然不是为了陪贾母打牌的。她如果不是是为了在宝玉和黛玉之间插一脚,就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紧接着端午节赐礼下来了,宝玉和宝钗的一样,黛玉和三春的一样。不管是不是元春安排的,反正这个赐礼足以从侧面代表了王夫人的态度。

无论王夫人是否真的想要宝钗嫁给宝玉,也不管宝钗这个皇商之女是否能匹配国公爷的嫡孙,端午节赐礼安排直指“金玉良缘”,王夫人甚至公然的把宝玉的礼物送达了贾母屋里。

这等于公开告诉贾母,她不愿意接受黛玉和宝玉的婚事,并且要用薛宝钗和“金玉良缘”来抗衡宝黛的“木石前盟”。

面对这样的端午节赐礼,宝玉的态度是认为送错了,“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

黛玉的态度是非常郁闷,“我没这么大福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之人!"很显然结合之前关于金玉良缘的传言,以及宝钗和王夫人的亲密合作态度,黛玉已经预见了她和宝玉之间未来情路的艰辛。

贾母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她知道王夫人自以为元春封妃得意了,就开始和她较劲。贾母其实并不是非要让黛玉嫁给宝玉,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那当然棒棒哒,但是无论如何她是不会同意让宝钗嫁给宝玉的,两人家世实在悬殊太大了。

这属于王夫人摆明了利用宝钗来和贾母打擂台,争夺宝玉的婚姻控制权。贾母的段位比王夫人高多了。她见王夫人利用元春,她也借力打力。

通过元春主张的清虚观打醮,贾母和张道士演了一出双簧,随便整出来一个“金麒麟”就破了薛家提出来的“金玉良缘”,你不是有金锁配宝玉吗?这还不容易,我还有个金麒麟呢,谁怕谁呀?

然后贾母又公开拒绝张道士给宝玉说亲,表示宝玉不该早娶,且我们不稀罕女方家的家私根基,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谁的模样性格好呢?黛玉就很符合呀,她的万中无一的风流袅娜,仙气飘飘。在宝钗来之前,黛玉和宝玉青梅竹马,“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人家感情好着呢,从来不吵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张道士介绍的那个女孩子条件是这样的: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

是谁刚过了十五岁生日呢,书中明写,是薛宝钗,而且她也的确是聪明智慧,家里有百万资产,祖上也算是仕宦出身,完全符合。

清虚观打醮之后,贾母公然表态,王夫人不敢再嘚瑟,元春也再也没有插手宝玉的婚事,但是宝钗依然没有放弃向宝玉靠拢。

所以说,《红楼梦》中关于宝玉、黛玉、宝钗、王夫人、贾母、元春之间的你来我往,简直看成是高手过招,招招致命,这里面最菜的可能就是王夫人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7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