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州市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董慧蕴老家河南的记忆
“磨剪子嘞戗菜刀……”记忆里,每到过年前后,总能听到磨刀匠长长的吆喝声。细长的板凳、飞快旋转的砂轮、磨刀石上扬起的唰唰声,成为不可磨灭的少时记忆。
记忆中老家的过年,更像过年。我出生在河南安阳,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在那个年代,他们省吃俭用,养活我们兄妹四人,但是生活条件的艰苦并不影响“过年”带来的开心惬意。
从农历腊月二十二开始,年味儿一天比一天浓,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果子、麻叶、糖糕、春联、饺子……对于小孩子而言,过年意味着能吃上平时吃不到的“美味”,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热闹”,还能穿上母亲缝制的新衣服。遇到哪家邻居开始翻地窖,我们都喜欢去瞧一瞧,从地窖刨出来的大白菜、白萝卜、红薯,将泥土抖一抖,就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到了大年初一,母亲很早便叫我们起床迎接新年,从被窝里探出脑袋,穿上母亲为我们做的新衣,出门跟小伙伴们跑着闹着,年味儿在弥漫着的鞭炮声中达到了高潮。
过了初十,走亲戚便基本结束,我们便开始筹划着给自己做灯笼,用高粱秆的篦子条扎好骨架,裁好的红纸沾上浆糊贴在骨架上,灯笼便做好了,再向里面放一只蜡烛,这在当时属于“高配”版灯笼,只舍得晚上拿出门“炫耀”。
少年时光,短暂而美好。
等到再大一些,我外出求学,后又在郑州参加工作,只有过年时才回到家乡。这时候对于过年的记忆,掺杂了更多“文化”的味道。作为七朝古都,安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殷墟景区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置身其中,扑面而来的殷商文化让人徜徉在历史交错的时空;中国文字博物馆从甲骨文开篇,向世人讲述着中国文字的神秘起源。每到过年前后,安阳老城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便热闹非凡,处处充溢着新年的繁荣景象。
图片时代的记忆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不必再想着办法储藏食材;不必再为一年仅有的一件新衣而欢呼雀跃;不必再忧虑回家的交通……
新时代的便捷让我们如此幸福,旧时光的童年让我们深深回味。有家,就有根。不管身处哪里,家乡的年味儿,都是我魂牵梦绕的所在,是我心灵深处不变的乡愁……(作者:河南省郑州市扶轮外国语高级中学董慧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