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邻居小张一起带孩子们去游乐场玩。一个月没见,5岁的小乐乐突然变得说话文绉绉的,出口成章。
看到游乐场的人多,乐乐说今天真是“人山人海”,孩子们在游戏场排队坐小鱼飞机,一次又一次,小张说咱们别玩了,孩子说“我们这是乐此不疲”。走到丛林过山车的时候,孩子也要坐,小张不让,孩子说妈妈您别“提心吊胆了,这个很安全的”。
我问小张:你们家孩子这是看了什么书,上了什么课了,说话怎么都是成语啊。看来你最近没少在教育孩子方面下功夫啊。
小张说,我哪里有时间带孩子啊,每天上班都累得不行,这不是最近孩子奶奶来帮忙看孩子吗?
J妈问小张:孩子奶奶是怎么教孩子成语啊。我记得这才1个月,孩子怎么进步这么大。
小张说:也没看怎么教啊,就是天天跟孩子玩“扑克牌”。
J妈很好奇,抽了一天专门去小张家里跟小张婆婆请教。
小张婆婆不愧是特级语文老师啊,给我讲起方法就是清楚。
婆婆说,在她教书的时候,每天语文课前,都利用5分钟的时间,全班同学玩成语接龙。
然后把积分写在班级后面的墙上,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不断主动去积累成语,在成语接龙中能得到积分。
这个方法,小张婆婆每年都在用,这样利用课堂时间,孩子就积攒了大量的成语,不管考试出现词语题目,阅读理解,还是作文,都能轻松应对。
等到婆婆带孙女的时候,也把这个方法用到自己孙女身上,但是孩子比较小,婆婆就把这个“成语接龙”的方法改良了一下。
婆婆每天找出家里的白纸,写上成语,再把它们贴在硬纸盒上,每天10张卡片,跟孩子玩。
这样一个月下来,孩子一个月就是个成语,成语量直接赶超高中生啊。
J妈明白,婆婆就是利用这种方法,让孙女一个月内成语量暴增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作为普通家长的我,也没有那么多的词语储备啊,怎么给孩子制作成语卡片呢?
小张看我笑了笑,原来她看到婆婆每天写卡片,做卡片也很辛苦,去网上找类似的,居然被她找到了。
这套卡片是铁盒包装,里面一共有张小卡,大小是正常扑克牌的1/3大,正好适合孩子的小手。
每张卡片由3部分组成,左上是成语,中间是带拼音的注释,下面横排是成语解释。
全张卡片设计看上去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冗余信息。
J妈回家也赶紧下单了。还别说,特级语文老师用的方法就是好啊。
我跟孩子玩了一晚上,娃一会就记住了10个成语。
这套成语卡片具体怎么玩呢?
随卡片的附带说明书给出了玩法,但是J妈自己也自创了好几种新玩法。
第一种玩法就是猜卡片:先拿出6张卡片,把背面朝上。大人和孩子石头剪布,决定谁先第一个翻卡片,第二个翻的卡片如果能和第一张卡片接龙成功就算赢。最后看谁得的分数最多。
虽然孩子可能不识字,但是却会像图片一样找不同。等到翻开卡片后,家长要有意识地读出来。这样玩几次,孩子就能把这几张卡片全部记住。
第二种玩法就是盲挑卡片。把卡片全部正面朝上,家长和孩子石头剪子布,决定谁先指定第一张卡片。这里面有个技巧,家长要最开始要选择简单的,孩子容易记住的成语。
我第一次就会选择“狐假虎威,威风凛凛”这种。然后让孩子根据首末相同字来找能接上龙的卡片。谁找到了,卡片就归谁所有,最后家长和孩子比,谁的卡片多。
第三个玩法就是根据骰子抽卡片。准备一个骰子,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去抽取对方手里的成语卡片,抽到后,如果能够读出来,或者接龙成功,就算赢。前两次家长可以跟孩子试着,小孩子都很聪明,记忆力很好,说两次就可以记住了。
大家千万不要担心跟孩子玩成语卡片,方法太机械,认为他们不理解成语的意思,纯粹死记硬背。
玩成语卡片,比读故事书更有效,是因为它能调动孩子的手,眼,口多感官一起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当然效果更好,记忆更高效。
J妈把链接放在下面,有需要的家长可以点进去看看详情。
不得不承认,跟孩子玩上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这种学习成语的方法多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