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NO25那些逐渐消逝的老行当

▲点击上方蓝字   今天,劳动者脸上的灰尘和汗水格外引人注目,正是他们的汗水与努力,才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也就意味着许多老行当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向所有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们致敬!

也向逐渐消逝老行当的劳动者们致敬!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LaborDay

致敬

消逝的老行当

一、制秤匠   

“一杆公平秤,称尽人间斤斤两两”

  “钉秤”俗称“制秤人”,这里的秤是传统的木杆秤。

  相传杆秤是鲁班发明的,他依据北斗七星加南斗六星在秤杆上刻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在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他给衡器加“福禄寿”3个星花,定16两为一斤。秤杆上有16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个星来表示,俗称“柴秤星”。另外,第一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了。

  20世纪50年代末,国家统一使用市秤,规定每斤为10两。制秤是一门极其讲究的手艺,要经历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精工细作,一个小小的失误便会影响到杆秤的准确性,公平是制秤匠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操守。据说,传统手工制作杆秤有一百多道工序,号称“百工之首”。

  现在电子秤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

二、补锅匠   

“敲打时间的磨损”

  “补锅嘞,补铝锅、铁锅......”大街小巷传来的吆喝声,一阵阵的敲打后,将原本破旧不堪的锅补的滴水不漏。以前的锅全是由生铁打造,生铁不耐用,加上柴火熊熊,铁锅很容易穿孔、漏水,于是补锅佬开始走街串巷,很受欢迎。

  补锅需要很高的手艺,手工好的,修补处不容易被察觉出来。一般的补锅佬都是走村过户地揽生意,走到哪就吆喝到哪,遇到有人要补锅,才停下来就地作业。现如今这一行当也同大多数老行当一样渐行渐远,正在慢慢地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

三、剃头匠   

“理清千丝万缕”

  “剪——头——哟——”,声震百十丈开外,老顾主们就动起来了。一辆老旧的单车,一套简单的工具,一张靠背椅便是剃头匠行走江湖的全部家当,和如今光鲜亮丽的理发店相比,的确显得格格不入。在时代的发展下,人们更愿意去选择服务优质、功能更多、技术精湛的理发店,街头剃头匠不断的减少,但他们的身影终将烙印在中华大地的光辉之下。

四、箍桶匠 

“朽木也可成器”

  “箍桶哎,箍桶;箍桶哎,箍桶……”曾经多么熟悉的吆喝声,如今随着人们日常器具的更新换代,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箍桶匠,现代称呼为“箍桶师傅”。过去由于塑料工业不发达,家庭卫生设施比较简陋。大约在八十年代以前,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哎、箍桶哎”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各种木桶材料都是采用杉木,民间也称之为“和木”,这种木材呈白色,质轻,有香味,是制作房梁和器具的上好材料。

  

  然而,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的澡桶、马桶、脚桶等逐渐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些塑料桶既不怕摔,也不怕漏,更不用每年去修理,因而渐渐取代了木桶,箍桶匠的生意也逐渐清淡。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家庭卫生间的革命,抽水式马桶,陶瓷面盆,浴缸,整体浴房等等卫生洁具的出现,加之林林总总的桑拿洗浴中心使得马桶、脚桶、澡桶等用品,不管是木料的还是塑料的统统退出了历史舞台,“箍桶哎”、“箍桶哎”的吆喝声也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连同马桶、脚桶一起进入了民俗博物馆。

五、捏面人   

“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

  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一团面在手随意搓揉,用小竹签灵巧地刻画,短短几分钟,动物、花草、人物、吉祥物等等各式面塑作品就跃然指尖,它们有的龙腾虎跃,有的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见者无不为之叫绝,从手指头上产生的面塑制品,受历史发展的影响,受北方大气的陶冶,这般有趣,这般有情,逐渐在市场中崭露头角。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步代替手工业,包括面塑艺术在内的许多民间工艺在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小,捏面人的手艺也逐渐被机器取代。

六、爆米花匠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沉寂”

  一根扁担、一团炉火、一个风箱、一口葫芦状的爆米花机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坚硬的玉米粒顷刻变成了蓬松香甜的爆米花,冬日的湿冷,都随着被鼓风机吹得呼呼作响的火焰和爆锅时那令人又害怕又激动的爆炸声变得热火朝天。那时候,摇着铁葫芦的那位街头小贩,瞬间就变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魔术师。

  在物质稀缺的年代,爆米花手艺人更是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爆米花时那声清脆的回响,吃在嘴里时那份甜甜的香气,仿佛是一种温馨与童年回忆相交的情愫,更是一份膨胀到极致的快乐。

  随着时代的变迁,简单便捷高效的机器出现,这个行业也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

七、磨刀匠   

“褪去岁月痕迹,磨出亮芒之刃”

  “磨剪子嘞!锵菜刀!磨剪子嘞!锵菜刀!”每磨一遍,师傅都用眼看一下刀刃的厚薄和锋利程度。十分钟后,一把刀磨好了,还拿起刀在自己的小腿上削了两下,真正的快刀是能削断腿毛的,验收了以后才放心交货,亮闪闪的磨刀石,在阳光下额外的刺眼。但是这样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在城市里已经很难再听到了!

  如今,时过境迁,城市里的磨刀匠越来越少,主要因为现在刀子款式不再单一,菜刀、砍刀、水果刀,每把刀都有了自己的“专职工作”,不像以前,一把菜刀几乎承担了厨房里所有的活。磨刀匠这种职业现在正在慢慢消逝。

劳动 

最光荣!

  感谢所有劳动者的付出,无论是老行当还是新兴行业,无论是即将消逝还是蓬勃生长,我们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努力奋斗的人儿都值得被歌颂!

以此片献给每一位正在奋斗的你:

(▲视频来源 新浪微博

黄渤)

?end?

本期编辑

责任编辑:廖洋红

审核编辑:孙萌萌

指导教师:徐建锋

文字来源:

知乎用户

冗长的回声

向每一位

努力奋斗的劳动者

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