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在民间:农村里才能听到的10句歇后语,学学总有用处!
文/农夫也疯狂
歇后语也是重要的民间文化,其最大的特征是前半句往往是“引子”,就像是一个“谜语”,而后半句则主要起着“后衬”的作用,更香是一个谜底。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需要说出上半句即可,而剩下的下半句就让他人自己去理解或者猜想了。这些语言都是来源生活,虽然简短,但是却每一句都寓意深刻。今天,农夫就和大家来分享几句在农村里常听到歇后语,每一句既接地气又充满智慧,学学总是有好处的,不知道大家都能对上几句呢?
①数九天不戴帽———动动(冻冻)脑子。
这是一句超有意思的损人的歇后语,在过去农村的老辈人常用这句歇后语来指导后辈。正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而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戴帽子,那岂不是“冻”脑袋吗?所以这句歇后语暗指的是做人做事要多动脑子,三思而后行,不可鲁莽行事。
②拜把天地去要饭——没过一天好日子。
人有四喜,其中洞房花烛夜是其中之一,对于女人来说,嫁人了也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可是刚拜完天地就要出去要饭了,这个岂不是没有过过一天的好日子。其比喻的是日子很艰苦,从没过过好日子!
③肚子疼上眼药——不管用
这个比较好猜,意思也很好理解。正所谓对症下药,而肚子疼不治疗肚子却用上了眼药,这个就是瞎糊弄,这样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自然就不管用了!
④光头打伞———无法(发)无天。
光头就是没用头发的,而打伞的话就看不到天空了。因此这句歇后语比喻的是有些人做事非常的鲁莽,并且是不计后果的那种!
⑤空棺材出殡———目(木)中无人。
这个是很经典的一句歇后语了,其利用的是同音字。我们都知道人去世了以前都是土葬,而棺材就是用来装死人的,都是木头做的。而出殡就是把装好死者的棺材抬到安葬地,如果是一个空棺材,那就是“目中无人”。其比喻的是一些人比较狂妄自大。
⑥袜子里长草——慌(荒)了脚。
同样是非常形象的一句歇后语,其主要是用来形容有些人面对危险,或者是做了坏事了被抓住了十分慌乱的情形。
⑦宰相的千金——不愁嫁。这句话说得有点现实,确实也是如此,即便是丑八怪也是不愁嫁的。不过最初的时候是用来安慰人的,后来就演变成为了具有讽刺意味的话了!
⑧挂羊头卖狗肉——有其名无其实。
这一句歇后语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却对不上下一句。既然是挂羊头,那就应该卖羊肉,但是有的人却卖的是狗肉,这样明摆着是骗人的。因此这句歇后语比喻的是有的人做事情是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⑨卖了麦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争(蒸)口气。
这句歇后语不用介绍很多人也清楚,尤其是在北方流传比较广。这是一句鼓励人的话,一般都是大人对晚辈说的,希望孩子都能争口气。
⑩丈母娘当家——出嫂主意
这句话带有一定的性别歧视,在过去一直认为女人不能当家,民间还有“女人当家,家败人亡”的农谚。而其比喻的是一些人做事的方法不当。
类似的俗语还有裁缝丢了剪子——光剩下吃(尺)了、挨了霜的狗尾巴草——蔫了、老太太缝补丁———认(纫)起真(针)来等等。以上十句歇后语,各位对出来几句了呢?其实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一学总是有用处的!最后小编也考大家一句:姓何的嫁给姓郑的,你知道其下一句是什么吗?欢迎大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