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蕴斌太原街头的买卖人是怎么ldquo

凡是走街串巷做小买卖的,古往今来大约没有不吆喝的吧?太原人当然也不会例外。比如磨剪刀的,在京剧《红灯记》里是这样唱的:此曲调颇委婉,但太原街头磨剪子的可没有那么高的艺术水平,他们的吆喝要平实得多了:我还见过一位扛着一条绑有一块磨刀石的条凳,不时吹响一只小军号的磨剪刀的小伙子呢。他那军号不知是从哪里捡来的吧?哪有我这张照片上的那么漂亮!但他吹出的音阶还颇为嘹亮呢!当然,军号也就只能吹出这样简单的几个音,不过对于他这样一位磨剪刀的师傅来说,能代替了用嘴吆喝也就足够了!况且那喇叭的音量也实在是太嘹亮了!至于去海子边公园啦,开化寺后面啦,看那些“拉洋片”的主时,人家用来招徕顾客的音乐吆喝声,不但热闹,而且还别具一格呢!这位戴墨镜的“拉洋片”主正在玩“独角戏”呢!你看他一个人又是小锣小鼓地敲打着;还是他一个人得拉动着镜里头的画面啊;还是他一个人还要唱啊,解释说明着画面……如今的年轻人听说过“剃头担子——一头热”这句歇后语吗?以往的街头理发师往往是挑一副担子,一头是火炉上的一盆热水,另一头是带有小抽屉的坐凳。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指做一件事仅仅是单方面的着急和操心。这些街头理发师,他们把两根条铁的一端焊死,再用一根金属小棍在其间向外挑,使它发出特有的嗡嗡响声来。这就成了这些“剃头匠”们的专用唤头了。我市近郊的冶峪村,历来以烧制陶瓷器闻名。早些年就有人用“gejiongze”独轮车推着这些陶瓷器叫卖了——不过并非口头吆喝叫卖,而是用一根尺把长的小棍敲打那些大小陶罐,让它们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响来,确也别致。太原市有条铁匠巷,后又衍生出小铁匠巷,可见这些地方应该是铁匠们云集之地吧?铁匠师傅带徒弟,总会用他的小锤来指挥徒弟的大锤的,根据火候和产品的需要,敲击那刚出炉的、火红的“软”铁块时,必须是或快或慢、或徐或疾、或轻或重。他们是这样配合的——这种响亮明快的金属敲击声,不就是铁匠们招徕顾客的唤头嘛?凡音乐都是由旋律和节奏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这铁匠师徒俩已构成打击乐的二重小合奏了。中国人向来崇尚节俭,修旧利废更是我们太原人的好品质。我小时候还听过这种吆喝呢!这“换壶底”好理解,茶壶底用久烧坏了,用咬合法换个底就是了——当然不能焊接,咬合就得有专用工具和技术了。可是这个“guolu”锅是个什么意思啊?生铁铸造的做饭锅,年长日久或漏了,或摔成几瓣了,哪舍得扔掉?这就得找“guolu”锅师傅了,他们先用精钢钻头打小孔,再用特制的“geba”钉上去把锅复元,还嘱咐你先用米汤熬一熬,意思是防漏吧。我曾捉摸过这“guolou”俩字咋写,也许是有音无字?也许是“箍”字的“反切”注音?因为这个“箍”本也有紮紧补漏的意思,取“guolu”二音的前声后韵不正是“gu”(箍)吗?我这样随便说,有待方家教正吧。太原古县城市声表演,图片来源于姚富生、郝妙海★……★……★……★……★我在上文拉拉杂杂描述了太原街头多种行业的叫卖声,他们或是用嘴还是什么各自的唤头。世上行业有多少种?过去说“七十二行”,其实再扩大千百倍也不止吧?不过就是极言其多罢了,哪能数得完说得尽呢?但是在叫卖声中,若音乐的成分多点,总还是会令人玩味的吧?当然,走街串巷的太原买卖人首先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所必须,不得不如此起早贪黑地、辛苦地叫卖。我们不仅只是欣赏吧?至少应该是怀着同情心、甚至是怀着敬意去看待和回味他们吧?

(点击图片可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