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频道
刷卡、进院,踏上平坦的柏油路,两侧的红楼、绿树相映成趣,文化长廊、健身器材、休闲长椅点缀其间,“梧桐书房”内书香萦绕,群众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欢笑不断……这个老旧小区建成已近40年,如今却处处流淌新意。
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了解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等情况。
“总书记非常平易近人。”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他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向我们社区工作者、幸福教育课堂的师生和老年志愿者了解情况,在老年餐厅,他还向正在用餐的老人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
牡丹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多户居民。王晖说,社区居民中,老年人约占四成。近年来,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服务提升优化,老社区有了新模样,成为了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刘佳华摄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19项即办事项和49项全程代办事项清单一目了然。“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的便民服务举措,还现场演示了疫苗接种的精准管理方式,我们的社区服务正不断走向信息化、精准化。”王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区服务,提升服务功能。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
养老服务中心内,助餐、助浴、远程医疗等设施一应俱全,食堂窗明几净,几位居民正在用餐,一荤两素配碗汤,吃得挺香。“去年,我们改造了这个中心,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运营团队,为社区居民居家养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王晖说,社区还为43位独居老人接入智慧化养老平台,家属、邻居、网格员、急救联动,保障老人安全和健康。
群众活动中心的玻璃幕墙上,挂着一个大型的飞机图案,远远望去,势若直冲云霄;屋里,12台航空模拟设备现代感十足,孩子们眼盯屏幕、手持摇杆,思绪随着模拟的飞机翱翔长空。牡丹社区开设幸福教育课堂,一方面借助皇姑区航空实验小学的资源,让社区的孩子们免费学习、体验航空模拟,另一方面,招募志愿者、引入社会组织,为孩子们提供绘画、书法、篆刻、武术等兴趣辅导,广受居民欢迎。
在牡丹社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他走进居民李水家中,察看厨房、卫生间、卧室等,之后在客厅落座并同一家人亲切交谈。
“冬天屋里暖和多了,道路积水的问题也解决了,环境好,心情也好。孩子上学有着落,老人看病有托底,邻里和睦就像一家人。”今年76岁的李水是沈飞的一名退休工人,回忆起和总书记“唠家常”的内容,他心里暖暖的。
“我们是这儿的老住户,十几年前,因为小区环境差,搬走了,但舍不得老邻居、老朋友,看到小区经过改造,变化太大,去年就又搬了回来。”李水笑道,他现在“很满意,很知足”。
一旁,老伴张云秀补充道:“养老服务中心建得也挺好。平时去量量血压、做做理疗,不用花钱,不爱做饭还可以去吃食堂,阴天下雨还给送餐,比雇保姆都强。”
李水的孙子李安迪今年9岁,读小学四年级,平时放学后就回到爷爷奶奶家。“社区的航模和篆刻班我都参加了,很喜欢。暑假作业不多,我有空就去。”吃过晚饭,李安迪又匆匆出门,招呼起小伙伴一起去活动中心。
离开牡丹社区时,居民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他指出,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让老百姓体会到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
8月18日晚,华灯初上,近50位居民将牡丹社区的“志愿者之家”坐满,大家相约一起在此看《新闻联播》,当总书记在社区考察时的镜头出现时,屋子里掌声雷动。
8月18日晚,牡丹社区居民一起看《新闻联播》。刘佳华摄
看到大家热情欢送总书记的场景,坐在第一排的王文义眼里闪着泪花。“真是依依不舍!”今年81岁的王文义是社区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队员。“我向总书记汇报了我们的服务内容:剪头、磨剪子、维修小家电、讲党课……我们服务队成立11年啦。在社区,健身有广场,看书有书房,吃饭有食堂,小孩进学堂,我们住得好、吃得好,也要老有所为,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社区现有名党员,成立了18个党支部,把民生服务做大做强,还得靠党建引领。”王晖说,社区党委将从居民需求出发,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进一步做实做优“一老一幼”相关工作,在更加精细化、多元化上下功夫,让老百姓实现“幸福梦”。
文字:刘佳华
摄影:新华社记者鞠鹏燕雁申宏
审稿:刘成友杜尚泽
统筹:王一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