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后,黄金莺结络王夫人送菜邢夫

第35回,宝玉让宝钗的丫头莺儿帮他打络子。二人有段闲聊,莺儿向宝玉介绍起她名字的缘由。莺儿说,“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如今就叫开了。”

莺儿之所以讲她改名字的事,其实就是代表宝钗向宝玉主动发起姻缘攻势,通过一个“金”字,暗藏明露,让宝玉时刻莫忘“金玉姻缘”。按说,“金莺”一名并不拗口,宝钗之所以嫌拗口,实则是她自己害羞说姻缘,让别人到处说的“自云守拙”的小心机。

莺儿接着替宝钗宣传,说宝钗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这个就很厉害了,世人都没有,独宝钗才有!莺儿这样讲,一则是诱发宝玉对宝钗产生更浓烈的兴趣;二则是再次暗示宝钗与宝玉天命相配,宝钗“世人都没有”的好处,暗配宝玉“衔玉而诞”这一世人也都没有的罕事。

莺儿正欲告诉宝玉她的宝姑娘究竟都有哪些“好处”时,宝钗却突然出现!宝钗说,“怎么这样静悄悄的!”明明是有两个人谈性正浓,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宝钗却说“静悄悄的”?为何呢?这就是她举止矜持替自己遮掩的表现,她的意思是:你们说什么话我可没听见呢。姑且不论宝玉和莺儿谈话时,宝钗是否在外边一直偷听,关键时刻才突然上来打断,单从她言不符实的行为来看,此人就值得怀疑。

接下来便是宝钗让莺儿给宝玉打络子,“把那个玉络上”。在29回中,宝黛二人吵嘴,黛玉拿剪子铰断的是玉上穿的穗子,那穗子便是黛玉帮宝玉所结。由此可见,黛玉结穗子的目的只是愿与那枚通灵玉相伴共随,守护一生,“穗”者,“随”也。而宝钗为宝玉结络子的目的是欲将通灵玉络上。我们知道,宝钗是非常善于箴劝别人的,尤其对宝玉这位不走寻常“仕途经济”之路的“偏僻乖张”的未来夫君。用络子将玉络上,是宝钗潜意识中对宝玉的占有与约束。难怪28回中,宝玉要“逃大造,出尘网,始可解释这段悲伤”。“尘网”很大程度上便指这络玉的束缚爱情的络子。

对于络子应用何色,宝钗也有段论述。

若用杂色的,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钗所说的这几种颜色究竟所寓何人,刘墨白只讲下自己的分析见解,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杂色”应指妙玉,63回,通过邢岫烟之口,说妙玉“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可见其身份很“杂”。她与宝玉一个是“槛外之人”、“畸零之人”;一位是“槛内之人”、“世中扰扰之人”,不是同类人不能合并同类项,所以“断然使不得”。

“大红”指史湘云,63回,掣花名签时,湘云所掣为“海棠花”,诗云“只空夜深花睡去”。其实,苏轼这首《海棠》诗后面还有一句,“故烧高烛照红妆”,这就指明湘云是株红色海棠。18回,在宝玉《怡红快绿》诗句“红妆夜未眠”中,“红妆”也指海棠花。因为“通灵玉”本是“灿若明霞”的红色,如果络子也结成红颜色,就称为冲撞“犯色”。何况,湘云的性格本有男儿之风,从这方面看,和宝玉大概也是“犯色”吧。

“黄”应指傅秋芳。按说,傅秋芳并不能与湘云、妙玉等“金陵十二钗”正册女子相提并论,但就在宝钗讨论结络子需用何色这番话之前,宝玉刚刚接见过通判傅试家派来的两个嬷嬷。傅家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欲将傅试之妹傅秋芳许配给宝玉。因为是刚发生的事情,记忆深刻,所以不得不将傅秋芳也算进去。从名字上讲,“秋芳”乃“秋季芳草”,芳草到了秋季,已变成了黄色。何况,傅秋芳本就是“大龄剩女”。傅家“穷酸,根基又浅”,“傅试”又是“趋炎附势”之徒,因而“黄的不起眼”。

“黑”当然指黛玉之“黛”,“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石之墨”。之所以说黑色过暗,那是因为较宝钗而言,黛玉一无元妃、王夫人的大力支持;二少金锁类的姻缘信物,空口说“木石姻缘”,证据呢?总感觉没有“金玉姻缘”来路明确。

宝钗所想出的结络子方法是,“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金线”当然指宝钗自己,“黑珠儿线”中的“黑”仍是指黛玉,“珠”指袭人,因为袭人本名叫“珍珠”。宝钗的意思很明显:她做宝玉的正妻,黛玉与袭人做侍妾,对宝玉来讲,是他最好的婚姻结构!

就在宝钗大谈如何结络子时,刚好袭人端了两碗菜过来,还告诉宝玉这是王夫人指名送给她的,反倒叫她怪不好意思的。宝钗抿嘴笑道,“这就不好意思了?明儿比这个更叫你不好意的地方还有呢!”

宝钗一看便知,这是王夫人对袭人的特殊关照。“菜”谐音“采”,意味着袭人已被王夫人采定为宝二姨娘。其实袭人也是心知肚明,她端菜给宝玉看,就是想表达一种按捺不住的非常想显摆一下的激动喜悦幸福之情:宝二爷,瞧瞧,太太已恩准我为宝二姨娘了!

邢夫人似乎也得知了某些信息,她谴两个丫鬟送宝玉两样果子。这个寓意就很明显了,邢夫人是祝贺宝玉姻缘有了“结果”:妻钗妾袭。而令她想不到的是,宝玉将其中一盘果子送与了黛玉,宝玉的意思是:妾选袭人这事没毛病,而妻选宝钗我不答应,我中意的宝二奶奶人选是黛玉!

《红楼梦》一书,意象写作手法是其一大特色,如果能透彻领悟这些意象表达所指内涵,对我们充分理解此书大有裨益。无论是莺儿结络、王夫人送菜、邢夫人赠果,都被作者信手拈来、巧妙写进红楼情节,伴随着故事进展自然演漾,妥帖而蕴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