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dquo石头剪刀布rdquo

北京哪些医院皮肤科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4676431169960311&wfr=spider&for=pc

图文/Eas.整理

石头剪刀布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有言论称“石头剪刀布”其实是个心理游戏,尤其是第一次出拳的时候,和心理性格的关系很大。每个人都有出拳的偏好,喜欢出“石头”的人通常具有攻击性,做事情习惯有挑战性;出“布”的人则控制欲比较强,一般都是当领导的人;“剪刀”具有破坏力,说明这个人缺乏安全感,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一瞬间觉得好像还是有点道理的;还有一种论调是,出布的时候人心情最为放松,出石头的话人心情最为紧张,由于游戏带有竞争性,人心情往往紧张,所以出石头的概率大,于是出布赢的机会更多。

年底,科学家声称,已找到玩游戏“石头剪刀布”的必胜秘诀:先出“剪刀”。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文章说,“剪刀先胜”策略具有心理学依据。文章说,众所周知,这一游戏的定律是:石头磕剪刀,剪刀裁布,布包石头。而科学家研究发现,玩游戏时人们最常出的第一招是“石头”。因此,稍微精明一些的游戏者第一招通常出“布”。而假如你出“剪刀”,就可出其不意获胜。

看完前面两段凤五君心情不好了,先说出布赢的机会更多,又说剪刀可以胜出出其不意,那我到底应该听谁的呢?总之不出石头就是硬道理了!

————这是关于历史的分割线————

话说“石头、剪子、布”是起源于中国的猜拳游戏,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它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根本就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明确说明这是一种亚洲游戏。

“石头、剪刀、布”作为猜拳的一种,在中国早有文献记载——

《全唐诗》录诗《招手令》,以用比喻手法生动描绘了类似的游戏。

明人谢肇浙所撰的《五杂组》一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

《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

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中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叫做“石头、剪刀、纸”,与美洲、欧洲的叫法相近。这个事实说明“石头、剪刀、纸”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然后由日本在19世纪传入欧美的。

如同围棋和麻将,「石头、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淛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石头剪刀布在全国的叫法也是千奇百怪!

咱大中国的语言,真还是博大精深呢!

“猜(Cei)-丁(Dīng)-(壳Ke)!”——北京附近

“砸-剪子-包!”——天津 

“恰(qia)-气(qi)-敲(qiāo)!”承德

“嘿-喽-喽!”——唐山 

“DaīQiDāī"——青岛 

“剪子-包袱-锤”——威海

“猜(Cei)到底!”——邯郸

“Jiáng-Jūn-bào!”——烟台莱州

“包,剪,锤!”——南京 

“Qing-Zōng-Bāng!”——杭州

“Hong-Leng-Bā!”——温州 

“猜-东-猜”——上海

“包-剪-揼!”——珠江三角洲 

“程-寻-切”——广东版的简化版

“锤子-剪刀-布!”——福建地区

“叮当铃子-响!”——四川地区 

“揍-揍-包!和“尻(kāo)—包—剪”——云南地区

“QingZhongShiZaiSe!”——自贡地区

“猜(Cai)-包-吃(Chi)!”——兰州

“猜(Cai)-咚-吃(Chi)!”——西安

为什么生生地觉得西安人自古以来就是吃货呢?

————这是走进现实的分割线————

11月11日-11月13日

西安龙首印象城

真人“石头剪刀布”,等你来挑战!

夺回大礼包,只需三步!

Challenge

战胜小怪兽,神秘大奖等你拿

Step1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