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的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热火朝天的暑期落下帷幕,研学成为这个夏天热度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不少家庭以亲子游的方式在寻找“诗与远方”的路上增长见识。世界遗产、古村古镇、文物古迹、文博场馆……孩子们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在快乐的旅途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去远方收集诗中的浪漫
刘海红文/图
▲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的卣卣
近半年来,5岁多的女儿喜欢上了读古诗,在家庭成员的带领下,会背的竟有了七八十首,连岳飞的《满江红》都能脱口而出,背得荡气回肠。会背诗后,她又开始琢磨这些诗写的是什么,甚至在看完《长安三万里》后,时常在家中扮演“李兄”,有模有样地“饮酒”作诗。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中的远方引得女儿蠢蠢欲动,扬州到底有多美?她想去看看。于是,趁着暑假,我们规划了一趟江苏行。
“什么时候去博物馆?”打卡了40多个城市的博物馆后,女儿已经明白,每到一个城市旅行,爸爸妈妈的行程单中一定会有博物馆,她有点小期待:“这里的博物馆里能看到什么新鲜东西呢?”
女儿在南通博物苑了解了这座因江海作用而形成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盐业和纺织业历史,也通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张謇了解了南通的近代发展史,可能她并不是很理解张謇为什么要创办20多家企业、多所学校,也不明白这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有多大,但她心中却有了楷模的形象:“我将来也希望成为像他这样的人。”
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大运河,历经多年历史,跨越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促进了不同地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想,要理解这条拥有璀璨历史的大运河,对女儿来说难度太高。令我意外的是,当我们来到年建成开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馆内展品《历代运河变迁图》前,女儿一眼就认出了北京,并通过图中所示及爸爸的讲解,把大运河理解为“没有高铁和飞机,所以要用船从河里运东西”的交通线。她的理解不能说有错,只是她还不知道,除此之外,大运河是一个智慧又复杂的体系,它在中国历史中发挥的作用绝不是这一句话能概括的。
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同,女儿在徐州博物馆中收获了很多快乐。
徐州博物馆馆藏的历代陶俑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汉代俑拙朴凝重,南朝俑清秀端庄,北朝俑粗犷豪放,隋唐俑丰满雍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时代序列。
在女儿看来,徐州博物馆“俑秀凝华——徐州古代陶俑陈列”中的陶俑“动作调皮”“和我舞蹈班的老师教的动作很像”,并要求我逐一帮她拍照留存,她要对照着模仿。在我看来,这就是看这些陶俑的意义所在。它们所反映的不同时代特征、艺术风格、审美情趣为什么被历朝历代借鉴和继承?是我们当代观众所要思考的问题。
此外,这个暑假我们还带女儿打卡了山西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等。博物馆里丰富的展览和各类文化活动能让女儿对所在的城市有一个初步了解,帮助她对接下来的行程中“玩什么”“怎么玩”提出自己的建议。
除了看展览,女儿还十分热衷于购买文创产品,每到一个博物馆,她都会选一两件送给亲朋好友。这个暑假,她买到的最喜欢的文创产品是山西博物院一个类似“愤怒的小鸟”的“鸮卣包”,她说:“因为我的小名就叫卣卣啊。”
漫步澳门读懂世遗
连晓芳文/图
▲在澳门历史城区来一场CityWalk
说到澳门,会让人想到蛋挞和大三巴。人们或许不知道,澳门还拥有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年,澳门历史城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1处世界遗产。由8个广场前地和22处建筑物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
怀揣对世界遗产的热爱,我为孩子量身打造的暑假大湾区之行第一站便选择了这里,以CityWalk的方式感受独特的澳门风情。尤其是做攻略时,我了解到,澳门的每一处遗产点都有指示牌做详细介绍,作为边游边学的线路,再合适不过了。
入境第一眼,孩子看到澳门的英语单词MACAU,便好奇它的由来。我告诉他,年前,第一批葡萄牙人来到这里,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回答“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成“MACAU”,便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接下来,位于澳门岛西南一隅的妈阁庙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漫步澳门的第一站。
作为澳门现存最古老的庙宇,妈阁庙弥漫着浓浓香火味儿。走进山门,我们拾级而上,一路的碑石铭刻让人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妈祖是古代中国东南沿海人民崇拜的航海保护神,这样的信仰也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对孩子说。
走出妈阁庙,沿着妈阁街一路向北,便来到了亚婆井前地。
有首澳门民谣是这样唱的:“喝了亚婆井的水,便忘不了澳门。”亚婆井前地曾是葡萄牙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这里绿树成荫、宁静悠闲,周围色彩斑斓的西式建筑,仿佛让人置身于某个欧洲小镇上。
遗产点指示牌为我们清晰地解释了亚婆井名字的由来。它的葡文意为“山泉”,中文名则来源于粤语“阿婆”,相传明朝有一位老婆婆在此地筑水池贮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饮用,居民为感激老人家,便把贮水处叫作“亚婆井”。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优美雅致的城市公共空间。
从亚婆井前地转入幽静的龙头左巷,一座岭南风格的深院大宅映入我们眼帘,这便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郑家大屋。作为澳门硕果仅存的清代民宅院落代表作,郑家大屋将传统广东民宅特点与西方建筑特色巧妙融合。值得一提的是,郑家大屋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颁发的“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称号,这里也成为各地青少年了解世界遗产的窗口。堂屋里的展板让我们了解申遗的全过程,有趣的“彩绘世遗”互动让我们流连许久。
漫步中也有小插曲,我们误打误撞爬上了炮台山,拥有了俯瞰大三巴牌坊的独特视角。
在大航海时期,澳门成为东西贸易的据点,繁荣富庶的城市引来很多势力的觊觎,于是澳门在这里兴建了许多防御设施,位于大三巴牌坊身后的大炮台便成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之一。大三巴牌坊虽然名为牌坊,却与我们之前曾在福州、潮州等地见过的中式牌坊截然不同。尽管恰逢澳门博物馆闭馆日,遗憾未能进入,大三巴牌坊身后的原址下沉展厅为我们补上了生动的一课。
让小朋友瞪大眼睛的则是大三巴牌坊后方一座道教庙宇哪吒庙,熟读《西游记》的他自然不会陌生。东方庙宇与西方教堂在此相得益彰,正体现出澳门历史城区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特点。
“走进无可替代的世界遗产,感受时间馈赠人类的礼物,引领孩子认知历史的轮廓。”《给孩子的世界文化遗产》扉页上这样写道。在漫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脚力,又增长了学识,我想这便是“行走的课堂”的意义。
相逢南浔“水晶晶”
舒琳文/图
▲南浔古镇
一放暑假,我们一家就抢着出发去了浙北,想带家里的小学生看看典型的江南。安吉—南浔—乌镇—杭州,一路下来,每一帧景致都在脑海中反复闪现,至今美好。
此行中几个地方我曾去过,只有湖州的南浔例外,却也让我们足够惊喜。
近几年,随着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南浔古镇成为国内首个整体荣膺世界遗产的江南古镇,加上近年到访过的游客对这处明丽、静谧古镇的口口相传,南浔因此声名鹊起,成为长三角地区短途游、周末游的优选目的地之一。为让更多人领略这处水木清华、文韵深厚的古镇魅力,今年1月,南浔古镇景区面向全球游客永久免票,成为浙江第4个实行免费政策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出发前,我在网上找到很多游玩南浔的攻略,发现不论吃、住、游,似乎都绕不开“水晶晶”三字,“水晶晶的店”“水晶晶××酒店”“水晶晶传统冰粉”……不明就里之下,我们是带着疑问来到南浔古镇的。
身在古镇中,视野最先被颜色占据:白天,盘系于古镇中的河水碧色如玉、涟漪闪闪,只有慢摇的船只划过,才会打破这绿色卷轴中倒映的天空和傍河而建的灰白骑楼;夜晚,河道及巷子里的颜色反而更加层次分明——青黛为底、灯笼的红、不同光源释放的或明或暗的黄、河面影影绰绰的民居院墙的白、点点古风装扮的粉红身影……一切都搭配得“刚刚好”,并且,总让我反复想到“水晶晶”,以为这满眼的亮丽便是它的出处。
“要是能在船上画画就好了!”我们乘着手摇船在河道里漫游时孩子说,“咱们就是古画里的小人儿!”
南浔因頔塘故道而生,也因这条母亲河而兴。依托这条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支线以及当地出产的辑里湖丝,南浔打通了与外界乃至世界的商渠,也逐渐聚集起一批富庶商贾。今日,在南浔古镇内,嘉业藏书楼、小莲庄、辑里湖丝馆、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宅、刘氏梯号、金氏故居……诸多名门家宅及典雅园林分布其间,甚至一些园子的规模、设计让人惊羡,可想他们当年殷实的财力以及精致格调。
走访了古镇中这些景点,我们对金氏故居印象最为深刻。这座南浔近代丝商金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所建的宅院,近年经当地“微改造”,成为“斯文南浔缘来有因”的展示窗口——南浔家风传承馆。参观厅堂内外,从一幅幅黑白照片及文字释义、详细的金氏族谱,悬挂于梁上或立柱或墙上的匾额匾联、泼墨字画,无不展示着这一家族上下几代人的兢兢业业、精神风骨、家国情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资富能训惟以永年”“富而好礼、诗礼传家”“信义向善”“敢闯进取”……游历其间,人人心有所感。
孩子走到一处题为《国而忘家》的文字前停下,念给我听:“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南浔著名诗人徐迟用66个“水晶晶”来描绘故乡南浔的纯净、悠远与古朴。“水晶晶”的纯净与朴实,滋养的不仅仅是南浔的财富与文脉,更养育了一群南浔儿女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
“原来‘水晶晶’的答案在这儿呢!”孩子十分惊喜。
回到北京,我们把在南浔家风传承馆拍下的一张“漫话南浔乡里老规矩”打印出来贴在家里的餐桌旁,“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递剪子要把剪刀柄递给对方”“吃饭手要扶碗不可一只手在桌下”……游历归来,先把规矩立住吧。
这个夏天,云冈石窟景区有点“热”
祝静文/图
▲云冈石窟景区内最大的室外佛像雕塑
一直以来民间都流传着“五千年地上文物看山西”的俗语,这片神奇的土地蕴藏着令人惊叹的造像、雕塑、壁画等艺术珍宝。趁着暑期,我带着孩子,背上行囊,开启说走就走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研学之旅,奔赴“行走的课堂”。
云冈石窟始建于多年前,是中外文化、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佛教艺术、石刻艺术相融合的文化艺术宝库。当我们来到云冈石窟景区时,发现这里游人如织,炎炎夏日并未影响游客的兴致。据云冈石窟景区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入夏以来,云冈石窟游客量持续加大,日均已达两三万人次。
云冈石窟被誉为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对于我们这样以研学为目的的亲子家庭来说,如果少了专业导师的讲解,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打卡,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于是,通过网络平台,我们预约了景区的金牌导游。跟随导游的脚步,我跟孩子一起感受着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一步入云冈石窟景区,孩子就边跑边喊:“这个雕像真壮观!”导游在一旁解说:“这个高达3.8米、乌金为体的雕像就是著名的高僧昙曜雕像。”原来,云冈石窟最初就是由这位北魏高僧主持开凿的,现在的第16窟至第20窟就是著名的“昙曜五窟”。整个石窟依山开凿,含大小造像5.9万余尊。各种造像大至17米、小至2厘米,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走到它们的身旁,北魏时代的文化画卷、上万名工匠千雕万琢的画面仿佛在眼前缓缓展开。
其实这些年参观过的石窟也不少,然而云冈石窟却凭借其独特魅力让我惊喜满满。在这里,我看到了规模庞大的“昙曜五窟”、看到了北魏的飞天造像艺术;而在音乐窟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异域风情的乐器,尤其是龟兹的五弦、西亚波斯的竖箜篌等见证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一路上,我被千年石窟中所展现出来的精湛雕刻和细腻壁画所深深吸引。“北魏时期的平城到底有多强盛?”“云冈石窟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凿的?”“云冈石窟和其他几大石窟相比有什么不同?”孩子在参观过程中接连抛出了好奇的提问。看着孩子专注认真的神情,我的心里油然升腾起欣慰与感动,顿感此行不仅是放松的旅程,更是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览华夏文明的学习过程。
除云冈石窟外,云冈博物馆、云冈书屋等也是我们此行的必游之地。走进云冈博物馆,进入一条石窟文化长廊,这里陈列着北朝经典墓葬壁画,数字动画放映厅展示着多元化石窟文化,更设有大型文物修复模拟空间,参观者不仅可以全方位了解石窟文化,还能近距离探秘文物修复现场。此刻,这里的文物似乎并不是冷冰冰的摆件,它们有传奇的前世今生,它们是生活在民族血液中的基因密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也昭示着我们的未来——每一个人都是文物的守护者,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与延续。
北魏至今,一眼千年;东西交融,一步万里。旅行回来后,孩子突然对北魏的历史产生了兴趣,还把此行的真情实感写进了研学日记。这一刻,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也对此次旅行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感悟——从前,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年9月2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在“行走的课堂”里播下传承的种子》
↓↓↓↓↓↓↓↓↓
责编:陈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