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记忆那些消失的传统行当百家故事龙山

本篇文章收录于百家号精品栏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题将聚集全平台的优质故事内容,读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大同地区雁门关外地区大同城,在六、七十年代是有许多能工巧匠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这些原本炙热一时的匠人们也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笔者此文的初衷,是提醒现在的人们不要忘记这些匠人们,他们曾伴随着我们的童年,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在村头或者深巷内,扎着皮围裙,露着光脊梁的铁匠,将烧红的铁坯叮叮当当的一阵敲打,便打出了镰刀、斧头、锄头等物件儿,小的则有马嚼子、马镫子子和马蹄垫圈儿。铁皮匠,蹲着坐着也出活儿,他们捏着大剪子、把着錾子分解白铁皮,然后捣成烟筒、水桶、簸箕出售。端着木托板握着腻铲儿的泥瓦匠,将泥团和成了软糕抹泥上墙后,地上落不下几点儿泥。老师傅不吊线也出活儿,砌的砖墙横平竖直,砖线如同刀尖划痕一样,严丝合缝。戴着袖套的木匠,在动用锯子、锛子、刨子之前,先得端着木疙瘩墨盒线,在板材上量好尺寸将绷紧的墨线一址一松,上面便印上了笔直的黑线条。破整材,是人们爱看的活儿,两个木匠攥紧大锯横把儿,一上一下地抽扯着,锯沫便飘了满地。当然也会笨、细的。笨木匠,只做普通家具和门窗档子,俗称“打家具,制门窗”;细木匠,不仅做洋箱躺柜与精巧的梳妆台、万宝箱,还可在门窗扉上镂刻纹饰。木工行当里,还有专做寿材的棺材匠,行家里手做的棺材不用一根铁钉,棺盖扣合后可从里面自动锁固,由此便断了盗墓贼财路。油匠大多承接木匠做好的活儿,他们打磨光了木器,涂好染色后,便如如意意地把着油刷子上桐油了,油好后光可照人!有的油匠,还能参照图谱上的人物、动物和花草彩绘坑围子,画些铺炕的油布。裱糊匠,专为户家裱顶棚,裱好后竟无一丝皱纹。有的匠人,兼做“红事”彩棚,“白事”纸扎。特别是那些纸扎,金山阴山、阴宅做的惟妙惟肖,和真的区别不大。胡皮匠,专做“熟皮擀毡”活儿,通过“通、铲、刮、洗”等工序,缝制皮袍、皮裤、皮坎肩儿,有的做牲畜套具。成衣社的裁缝,捏着皮尺在顾客身上量量,捏着粉板在布料上,很快便裁剪出了款式,好像变魔术一样。他们做绸缎单衣、也做狐狸皮、猞猁皮等冬装。帽儿匠,做罗宋帽、塌檐儿帽,还有缀顶珠嵌玉片的硬壳儿瓜皮小帽,形似窝窝头的毡帽,宽边的礼帽。鞋匠,做皮鞋毡靴,硬面双脊瓦楞鞋,小脚老妇人的粽子鞋,孩童的虎头鞋,还有女人们穿的绣花鞋。那时的户家办喜事办丧事,都得请鼓匠,他们吹吹打打一折腾,便有了或喜或悲的气氛。那个时候的匠人,还有做金银首饰的;钉盘补碗修笼的;磨剪子戗菜刀的;剃头掏耳朵刮舌胎取痞子的;整骨拿环的。农家人农闲时,也要出去耍手艺,诸如打井打墓的,盘炕垒灶的,编筐做条帚的,编草席炕席的,甚至还有“压骡子”和“劁猪骟蛋”的行家。当然,那个时候的匠人还有很多很多,五花八门,比七十二行多得多,可惜笔者才疏学浅,记不得那么多了!如果诸位读者有何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指正,不胜感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