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自年问世以来再版了十几次,至今仍畅销不衰。
虽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里面却没有过多的理论讲解,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来传递家庭教育的理念。书中列举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原则,读来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的原则引起了我的好奇。
在很多家长眼里,像剪子、刀具等家庭用品对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危险的东西,为了孩子的安全,都是把这些东西放得高高的,既不让孩子碰又不能让孩子摸。在这里为什么提到这样一个“小孩子应有剪图的机会”的原则,难道他不知道让孩子玩剪刀危险吗?
书中陈鹤琴先生还拿自己的儿子一鸣举例。一鸣还不到两岁的时候,陈老就给一鸣剪图的机会。刚开始陈老先剪给一鸣看,一鸣看到后就想剪,陈老就在一旁看着他剪。当然刚开始两岁多的孩子手劲肯定没那么大,让他剪他也剪不好。
不过等一鸣到了三岁9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剪得很整齐了。而且之前剪图的时候总是胡乱地剪,现在却能依照图画边沿把图画一张张地剪下来了。这对于现在三岁多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陈鹤琴先生这么放心让那么小的孩子使用剪刀就不怕伤着孩子吗?
书中没有提到孩子使用剪刀时的注意事项,却说了剪图动作对于小孩子的许多好处:
1、剪图能让孩子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在那个年代家里没有电视、电脑、游戏机,也没有过多的绘本和玩具。孩子在家没事可做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吵闹”。如果父母教给孩子剪图,孩子们就有事可做,不会再无畏地“吵闹”了,而且可以用剪图来独自消遣。
2、剪图可以练习孩子的手劲。孩子的手劲是需要练习的,虽然剪图不像写字、画画那样很精细的工作。但剪纸并不要求孩子必须剪成这样或那样,只要他喜欢剪,剪成什么样都无所谓。这样在玩耍的过程中,他的手劲慢慢地就好了起来。
从这些剪图的好处中不难看出,剪图在当时不仅可以作为孩子的游戏,而且还能从剪图这个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能力。虽然书中没有提到注意安全,但却说了剪图这项技能需要父母去教孩子。只要父母教会了孩子怎么使用剪刀,那就不用太在乎安全的问题了。
现在的家长都特别在乎孩子的安全,有时候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一位朋友为了防止孩子磕着碰着,就用胶带把家里的所有家具的棱角都包住,而且为了防止抽屉夹着孩子手,也把家里的所有抽屉都用胶带粘死。
这样看似是对孩子好,但是却带来了后遗症。当孩子喜欢开抽屉玩的时候,你却无情地把抽屉给粘死,无疑这种动作给孩子带来了好奇,也带来了困扰。等到他四五岁胶带再也无法阻止他的时候,他就疯狂地开抽屉,而且每次打开抽屉就会把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扔出来才算完。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未完成事件”,讲的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他喜欢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却无情地把阻止了。他心理就会对这件事产生极度的渴望,一旦他的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再也阻止不了他的时候,就会无休止地做这件事,直到满足了他心理的需求才算结束。
我家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见到家人使用剪刀,她也尝试一番,不让她玩根本不行。怕她剪到手,在她使用前就特别给讲了使用规范,她玩剪刀的时候就在一旁胆战心惊地看着她,生怕伤着那了。不过这种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经过练习四岁多的她,自己就可以熟练地使用剪刀了。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要用安全来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孩子也不像家长所想象的那样不注意安全,只要教会了他们使用规范,通过练习他们就会使用的越来愈熟练。
怕的就是为了安全不让孩子做这做那,导致孩子不知道使用规范,没有经过练习。等孩子长大了不仅显得非常笨拙,而且还容易出错,就得不偿失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