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来春色满人间记母亲的剪纸艺术沛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愁,或是邮票,或是小船,或是明月……。我的乡愁就是母亲的剪纸。剪纸是一种母型文化。有人说,她们是乡间飘逸的“诗人”,是民间文化的传播者。没错,纸片的翻飞、剪刀的旋转,使她们心花怒放,爱、温存、恬美,梦、祈愿、幸福,都被凝铸到一幅幅精巧无比的剪纸中,一幅鲜艳的剪纸,足以装满半世回忆的窗棂。我的母亲周小四女士就是这样一位乡间“诗人”和民间文化的传播者。她生于解放初期的农村,虽然自幼聪慧,文思过人,但因为家庭缺少劳力,书只读了三年,便辍学下地。除了剪纸,她没有别的爱好。数十年如一日,沉醉于此,随心就剪,创作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珍品。母亲剪纸从不耽误农活儿,都是利用农闲时间,或者晚上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经常通宵达旦。那是一道无限美好的乡间风景:鸡声荷淀月,人迹瓦桥霜。多少裁红夜,春云布满窗。白洋淀畔,果树掩映的小村庄里,一双老手,皱茧交织;一盏灯烛,透亮窗纸;一幅幅窗花,绚丽而烂漫,正是她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在继承学习传统民间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她充分发挥自我,极大丰富了剪纸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她能够面对实物即兴操剪,不用画稿和底样,只靠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随手剪出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品。其作品多以花卉、鸟兽、虫鱼、粮谷为题材,表现手法细腻,构图饱满,线条流畅,图案精而不繁、密而不乱,风格圆润婉转、清新隽秀,整体自然大气,巧夺天工,让人爱不释手。年,她的剪纸被列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母亲的剪纸迎春而来。迎春,是指农历立春日,俗称“打春”。“打春”前,人们剪红纸葫芦贴在门窗上,剪红布葫芦缝在幼儿衣帽上,迷信认为可祛病除灾。葫芦谐音“福禄”,取吉祥之意;葫芦多子,是子孙繁衍的重要象征。葫芦贴正贴歪都没关系,因为“葫芦正,不得病,葫芦歪,不长灾”。母亲的迎春葫芦剪纸,把传统简单的图案变成一个恢宏的世界,构图精巧,典雅大气,造型生动,线条洗炼,明朗清新,质朴秀美,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传统民间艺术气质,又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母亲的剪纸载满喜庆。在农村婚姻风俗中有“铰喜字”的传统。这类剪纸都用大红纸剪成,画面喜气洋洋,花样有葫芦、荷花、莲花,以及喜鹊、鸳鸯、鱼、云头等等,在婚礼中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贴在家具摆设上、新人用的炕或床围上、新娘陪嫁的物品上,营造了欢乐喜悦氛围,预示着夫妻双方恩恩爱爱,永不分开,表达了人们追逐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愿望。母亲铰的喜字,线条婉转流畅,造型生动,充满浓郁的喜庆气息,满满都是对新人和谐恩爱、百年好合的祝福。母亲的剪纸寄托安康。每逢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母亲就会用红纸剪成“剪子铰蝎子”“公鸡啄蝎子”图案,贴在窗户上“避虫”(据说,从这一天起,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提醒人们小心,别被蝎蜇虫咬,祈求人们健康、平安。无论是公鸡,还是蝎子,都剪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生动有趣。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平凡到没有名字,在家族中排行第四,就取名“小四”。但她又是伟大的,她的每一剪,都饱含着对国家、对社会、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种爱是那么地纯洁、质朴、无私、慷慨,深深地种在我心底,生了根,发了芽。萱草生何如?野吐幽香蕊。文优芳梦逐,辍于薄地里。常卑半世空,剪下千秋美。闹鹊隔枝笑,葫芦对头喜。醉心任意裁,天工妙如此!指间成大爱,春望一淀水。盈盈方寸剪,人间第一情。在首届雄安·雄州文化艺术节上,古稀之年的她,不顾腰椎病痛,坚持全程参展,现场演示技艺。她尊敬每位观众,总要吃力地站起身,微笑着和大家交流。母亲的剪纸从不销售,只用于展示。面对小朋友投来热盼的眼神,她就剪一个“花衬葫芦”递过去,孩子和家长的脸都笑开了花。面对素不相识的新婚之人开口相求,她会爽快地答应,精心剪出一对“平安之喜”相送。为期三天的展会,数万观众其实只对她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这么好的手艺可不能失了传!她就笑着说,谁学我都教,而且免费!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目前正在研究剪纸助残和扶贫项目。另一句话是,你为雄安人争了光!她就会笑着说,五六十年的心血总算没白费。她的价值不仅属于她自己,更属于雄安,还属于世界!年的春天,的确来得有些晚。不过没有关系,没有什么可以放慢春的脚步,那一幅幅鲜艳的窗花,早已剪来春色满人间!作者:李海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6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