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晖街道里有个国家级的灯笼爷爷,赞呀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王丽通讯员张毓冯嬿

杭州朝晖街道塘南社区,有位87岁的老先生吴善增,身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浦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庆祝元宵佳节,最近他又制作了几盏特别的剪纸灯笼“娃娃灯”。

从七八岁起就跟着母亲学剪纸,虽然年事已高,可有浦江“剪纸王”美誉的吴师傅至今都保持着每天剪纸的习惯。他创作的长达13米的《中国大运河》、5米的《两岸合璧富春山居图》长卷剪纸作品分别被不同的博物馆收藏。

剪纸是一门特别费眼力的技艺,可吴师傅一双眼睛依然奕奕有神,握剪刀的手也不见丝毫犹豫,“唰唰”几剪子下去,纸屑纷飞,不一会儿,一张普通的纸变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传统的戏曲人物、花草虫鱼等剪得得心应手,刀下生辉。

除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外,制作灯笼更是吴老的拿手绝活。趁着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吴善增老人特意制作了特备的定制版娃娃灯。娃娃灯共有四盏,颜色各不相同,寓意着“美好、和谐、温暖、喜庆”。这些娃娃灯把剪纸艺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每一盏娃娃灯都有6个面,每一面的图案都是一幅剪纸作品,是吴师傅一点点剪出来,再悉心地粘贴上去,四盏娃娃灯吴师傅足足耗费了1个多月时间来制作。

灯笼高高悬在空中,散发出温暖的柔光,饱含了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对剪纸的浓浓挚爱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作为一项非遗,吴善增老人特别注重剪纸艺术的教学和传承。每年寒暑假,他都会毫不保留,不遗余力地向辖区内的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在孩子们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更是偶像。

“我与剪纸已经有八十年的缘分,从小时候母亲手把手的教我剪纸,到与堂姐一起剪纸比赛,到后来工作闲暇打发时光,再到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剪纸创作和非遗传承,我想我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它了。”吴善增老人深情地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