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读者热衷剪报五十余载手工制作300多

西安发布讯一把剪刀、一盒胶水、一摞报纸,将报纸上的文章剪裁后用浆糊分类粘贴在本子上,再装订成册......五十年如一日,家住浐灞道新城小区的76岁老人魏稳生每天坚持读报和剪报。他说,报纸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他希望能通过剪报的方式见证时代的变迁。

剪报50余年集结多个主题

6月24日,记者来到魏稳生老人的家中看到,老人的书房里有3个近两米高的书柜,一摞摞剪报册整齐地摆放在书柜里。每本剪报册均有几百页厚。这多本剪报册根据内容分成多个门类,从陕西旅游、陕西美食、西安旅游、探索与发现、古诗妙事……各种门类应有尽有,俨然是将几十年间报纸上的文章重新整合成了一本本生动的“百科全书”。以“茶文化”专辑为例,魏稳生详细列了34条目录,从茶的起源、真伪辨别,再到茶叶储存、斗茶和茶道,内容详细、涉猎广博。

“从60年代开始,每天读报就成了习惯,看到喜欢的、值得记录的新闻就会剪下来,贴到册子里。”老人介绍,60年代,他曾在新疆当兵,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便坚持每天看报纸,遇见喜欢的文章就剪下来贴到本子上。渐渐地,兴趣成为了习惯,一直保持了50多年。

“从部队回到西安后,接触最多的就是西安晚报这一类的本地大报,所以我剪报册的内容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魏稳生老人向记者介绍道。看着剪报册中几十年前的西安街景,老人说:“现在城市发展快,剪报能把时代的记忆保留下来,也能让大家感受到咱身边发生的新变化。”

做有情怀的“剪报员”讲有意义的好故事

“剪报并不是简单了事,实际步骤比想象的更加繁琐。”魏稳生老人告诉记者,剪报的前提需要将这份报纸认认真真读完,然后需要根据自己对报纸上的新闻或文章的理解进行分类排序,还要根据篇幅大小、字数多少提前在脑海中提前排好版面,再剪好粘贴上去。

“合理的排版、图文并茂的形式才让人看得舒服,我这也算是做了几十年业余的排版和编辑工作了吧!”老人笑着说,自己在剪报的过程中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脑力,还变成了一个有情怀的“剪报员”。几十年的读报、剪报经历让他爱上了文学和新闻,在剪报过程中,当遇到正反面都是感兴趣的内容,他便只能将整版报纸再三折叠好再粘贴。“比如我最喜欢的西安晚报周末文化周刊版面,正反面的每篇文章我都爱不释手,经常让我下不去剪子。”老人笑称道。

魏稳生告诉记者,多本剪报不仅是他的心血,也已是一个小型的“资料库”,不时有人慕名上门,从他的剪报中查阅资料、阅读美文。近年来,社区邀请他为居民讲过四十多堂课,课堂上他所普及的知识和故事均来自于自己制作的剪报中。记者在老人的书桌上看到,几十余本讲稿字迹工整、内容生动,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给居民们讲述了如关中文化、汉字来源等知识。

报纸承载记忆剪报收藏历史

“人老了喜欢回忆,现在看看年轻时候的旧报纸,都觉得弥足珍贵。”魏稳生老人回忆,多年前报刊亭里的大喇叭、二八自行车闸的缝隙夹着的报纸都是年轻时的珍贵回忆。“那个时候大部分人一看到报纸,都能安安静静读上半天。所以报纸带给我们的回忆,如今也要放在心里,慢慢品味。”老人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魏稳生从几个月前就开始专题剪辑党史题材,其中包括国徽、国旗等多种主题,目前已剪辑20余本册子,至今还在继续收集中。

“收藏报纸就是收藏历史。”对于魏稳生来说,剪报是五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更是他对家乡西安乃至祖国发展的见证,对生活的无尽热爱。老人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路边的报刊亭变少了,但报纸留下的记忆永远都在,报纸承载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未来,他还要继续把剪报进行下去,继续记录祖国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雷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1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