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种夫妻性格求同的过程,互相碰撞打磨,慢慢地接纳彼此性格上的不同。
结婚以后我才发现,丈夫没有很好的生活习惯。他可以不刷牙就出门、洗三次澡都不换一次内衣。至于看完的报纸到处扔、吃过水果把果皮随手放,都算是很平常稀松的事情。我看不过去,自然要说他,但他的毛病太多了,我几乎说不过来。而且,我都快要说破嘴皮了,他不但没有任何改变,还嘲笑我,说我已经提前衰老,像个唠叨的老太婆。
我很伤心。我也许是说得多了一点,但都是为他好呀。我为他洗干净了内衣,折好放在衣柜里,他居然都不肯拿出来换一下,我能不生气吗?我觉得自己的确是提前衰老了,不是因为唠叨,而是因为为太多琐碎的事情操心。我发现婚姻的和谐幸福不仅在于两个人在一起根本问题上有一致的看法,在生活习惯上的相近也很重要。
我最害怕的事情是,爱情被这些琐碎的日子消磨掉。
情感分析:
一个有整洁倾问的女子遇见一个随心所欲的男人,婚姻中的故事肯定很多,快乐在此,烦恼亦在此:女人和男人不一样,走进一个家庭无疑像是进女人的自我空间。男人则大多把家看成是一个养懒发呆的窝,一个可以停靠的、不拘小节的、原形毕露的地方。他们对家的第一需要是温暖,第二是舒适。在一个过于整洁的家庭里,男人是没有位置的,反过来,在零乱不堪的房间里,也缺少女人的气息。
与其说是先生的生活习惯不好,不如说是你们两人的性格不同。人的性格恰巧是表速在许多生活细节中的。美国女作家弗洛伦斯?妮蒂雅和文夫躺在百慕大剑桥沙滩吃葡萄。她总是漫不经心地在一大串萄上胡乱地摘着吃,而她先生却是用小剪子一小串一小串地剪下来吃。妮蒂雅不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简单享受都存在所谓正确的方法,而她先生却坚持妮蒂雅必须改变吃葡萄的方法,否则就破坏了整串葡萄的美感。
人们在婚姻中也会无意间为伴侣设置一些“葡萄原则”。你完全可能在不知不觉间犯对方的大忌。当然,同化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从信中看出,你是通过确立“葡萄规则”,用敦促和唠叨来同化他,而他却是通过拖延、遗忘、有意犯错来同化你,你们都想在对方的行为中打上自己的烙印。你的性格是完美型的,坚持不懈、做事井井有条,注重细节;你先生要算闲散型,无耐性、健忘、讨厌规则、喜欢宠着自己。这样的婚姻其实还算是天造地配,各取所需。因为夫妻间有个性差异才有婚姻生活中的冲突与互补,烦恼与快乐,婚姻才是多彩的,彼此之间也会感觉到谁也离不开谁。
如果你一定要帮助先生改变生活习惯,首先,必须不动声色,尽可能地不去批评这种习惯,以免招致先生的警觉与反感。然后,让他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要他操一点心,出一点力,只要他有足够的享受。不仅如此,你还要暗示他,你对他心存感谢,因为他给你机会展示你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突破他的心理防御,允许你进入和改变他更多。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你就是要慢慢地让他对新的生活习惯上瘾,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之后,你开始有意无意、隔三差五地忽视对他的照料,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无动于衷,说明改造之路还任重道远,如果他开始提醒你应该为他准备这样或那样,成功就有了一半。接下来的事是非常谦虚地告诉他,他完全该知道如何照料自己。我猜你先生会很快习惯于干净整洁,甚至有可能超越你。那个时候,你会感觉你们之间换了一个位置,先生开始唠叨了,而你却学会了懒散。
当然,作为心理医生,我并不希望每个妻子都兴致勃勃地设立对丈夫的“改造计划”,而希望每个婚姻中都保留一些个性差异。有差异才有夫妻间沟通交流的动力,这样的婚姻过起来不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