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人王守萍一纸一刀剪活人生海峡导报

春节期间,“我和我的剪纸——王守萍、安海燕师生剪纸艺术展”在厦门海丝艺术品中心举行。60余幅作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让人领略了“一纸一刀一世界”的传奇。展览由佰翔海丝盛业国际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办,厦门市思明区剪遗承萌剪纸艺术工作室承办,将持续至2月26日(元宵节)。王守萍、安海燕母女俩祖籍山西,是山西省剪纸非遗传承人,二人均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和福建省、厦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60多年来,王守萍用热爱和执着演绎着自己的剪纸艺术人生,倾心倾力地推动剪纸这门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不仅悉心传授给自己的后人,并且面向社会广为收徒传艺。在厦门,母女俩携手“剪耕不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接班人。出身“剪纸世家”坚持精益求精王守萍出身“剪纸世家”,到她这一代,已是第四代。她从小受到熏陶,耳濡目染,也逐渐爱上这门技艺。“剪个鱼儿剪朵莲,剪个石榴嫁牡丹。结子的石榴、碰头的莲,生下的孩子做状元。”年,在母亲的剪纸歌谣中,5岁的王守萍开始接触剪纸。王守萍说,小时候,剪纸除了带给她欣赏的功能,还常常能满足她的各类愿望。年幼的她有时想吃苹果,可家里没有,她就用纸剪出一个大红苹果。有时候,想骑马,就用纸剪出一匹小红马。“我和我的剪纸——王守萍、安海燕师生剪纸艺术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本报记者施辰静摄在母亲手把手地传授下,她每天练习剪纸不少于一个小时,逐渐学会掏剪、折叠剪、破剪、打毛、游剪和切刀、钻孔、划刀、针刺法、破刀等基本功。剪纸易学难精。仅一个掏剪手法,就是用剪刀尖刺穿纸张,然后从内向外挖剪,她就练习了一个多月。在练习“打毛”手法——剪制纤细、匀称的锯齿纹来表现动物的毛发时,她哭过鼻子、摔过剪刀、想过放弃。她说:“需要用剪轴灵活的剪刀,左手托纸、右手运剪,运剪时剪尖始终朝前,一左一右边剪边匀速平移,打出一连串细如毫发的丝毛来,非常难。”一路走来,即使是上学和工作后,王守萍仍然坚持练习剪纸。同时,她虚心向老一辈剪纸艺术家学习,多方拜师学艺,定居厦门后,曾多次拜访有“民间毕加索”之称的漳浦县剪纸艺术大师林桃,并向剪纸艺术家郝秋珍、吴秀林、李金柱、梁盛萍等人请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逐渐掌握“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剪纸线条造型,“层层垒高”或“隔物换景”的剪纸构图造型,以及夸张、简洁、优美且富有节奏感的剪纸形象处理方法和单纯、明快的剪纸色彩协调比例等等,成为一名剪纸高手。创新剪纸艺术要让作品说话一手握剪,一手拿纸,剪到纸落,小剪咬着红纸,一开一合,一旋一弯,一幅漂亮的剪纸就成型了。“现在,随便给我一把剪子,一张纸,我剪上一天都不重样!”王守萍说,看似简单的一剪一合,其实每一下都在考验着剪纸人的功底,一幅好的作品需要上千剪,而每一剪都必须一气呵成。王守萍和安海燕,在传承传统剪纸艺术的同时,还热衷于结合新时代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年1月,母女俩历时半个月共同创作完成一幅长20.09米的《百牛迎春图》,创下国内牛类剪纸之最。王守萍说,创作《百牛迎春图》起初,是想向亲朋好友拜年,后来有感于当时中国经历的众多重大事件,希望以此作品祝福朋友。后来,她们又耗时半年,创作完成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长8.5米、宽0.6米,共容纳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人物多人,牛、马、驴、骡、骆驼等60多头,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树木多棵……仔细一看,她们不仅剪出人物的外形,连同毛发也惟妙惟肖。这件作品一经问世,就为国内数十家媒体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