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产中国平顺花椒500棵大红袍期待着2

09:00《物产中国》第十集:太行深处的一缕麻香(09:00)平顺县境内,太行山雄奇壮美,浊漳河蜿蜒流淌,这里山高谷深,气候温暖湿润,极适宜花椒生长。据记载,早在唐代,平顺就有花椒种植,是全国最早栽培花椒的地区之一,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协命名为“中国大红袍花椒之乡”。平顺的大红袍花椒皮红粒大、色泽鲜艳、果肉丰厚、芳香浓郁,有着十里香的美誉。目前,山西平顺县花椒栽培面积7.33万亩,年产量约万公斤,产值1.6亿元。8月初,平顺的大红袍正是盛果期,麻香飘满太行山谷。而阳高乡狮抱口村因为温度略低,采摘稍晚了些天。许耀军趁此大刀阔斧地修剪花椒树。一锯子下去,缀满红色花椒果子的粗壮树枝就落了下来。“冬剪火,夏剪果”,冬天剪出的枝只能当柴火,夏天剪枝则能长出更多果实。这是许耀军三十多年种植花椒攒下的经验。过去,鲜少有修剪花椒树枝一说。“那时候,村子里连剪子都没有,种椒的人觉得,树枝一剪,果子就少了。”果子产量减少,对椒农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花椒是生存之本,他们凭此建房子、养孩子。年,许耀军就是凭着家中种植花椒的收益,考上了山西省中医学院成人大专班。年毕业后,他回到缺医少药的狮抱口村,一边行医,一边种花椒。许耀军打理花椒地很精细,他特地学习了果树修剪技术和配方施肥,再给村民们讲解怎么修剪树枝、什么时候施肥等等。他还编了一套三字经和顺口溜,总结花椒树的生长特性和栽培管理方法。许耀军也没有在原先的种植经验里固步自封。近两年,他还和同村的刘怀宁,在2亩试验田里,试种了棵经过改造的花椒树,涉及49个品种。“我们平顺大红袍花椒的品质虽然好,但是面积小、产量低”。他们把小花椒和大红袍进行嫁接,希望提高花椒树的抗病能力和挂果能力。年8月,经过嫁接改良的花椒树开始挂果了。许耀军满心期待:“等到年,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成效了。”但是,对于靠天吃饭的椒农来说,不是所有期待都能得到满足。最近三年,狮抱口村连续出现倒春寒天气,花椒树被冻伤,导致产量极低。通常,狮抱口村的丰年产量可达到六七万斤,但是年村里的花椒产量仅有丰年的三分之一。许耀军不是不沮丧,但他坚信先人的话“种地的人不能有心,今年不行明年重来。好好管理,争取气候变好之后,还和以前一样,我们这里依然是花椒的最好产区。”黄鹤同样对平顺的大红袍花椒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她亲身感受到的市场对大红袍花椒的反应。年8月的一天,她开车去另一个花椒产区石城镇和峪村,落实一笔0斤大红袍花椒的订单。黄鹤从未为自己设想过这个“职业女性”的场景。年之前,她还是太行山下的一个普通农妇,打理家里的几十棵花椒树和四五亩地,家里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她丈夫在浙江打工。“我每天都是围着孩子、灶台转,有事做事,没事在村子里闲聊、打麻将。”她种植、采摘的花椒也远没有现在值钱。“之前花椒采摘后都是简单处理,小摊小贩会走街串巷地收,价格也不高,每斤大概二三十元。”现在则不同,花椒经过一番筛选,每斤可以卖到五六十元。这些变化,都是中五井乡电商平台带来的。这是一个年4月才创业的团队,团队里多是黄鹤这样的家庭妇女。每个人都不了解电商,“做电商跟小卖部完全不一样。做电商你得让别人知道你,要引流、要推广。这太难了。”创业的前四个月,平台最多每天能卖出去几盒花椒,每个人都是零薪水。村子里各种说法都有,“说我们不种地,每天不干正事,也做不成什么事情”。尽管开始很艰难,但没有人想着要退出。“我们机会太少了,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所以只要能往前挪一小步,我们都会坚持去做。”转机出现在年9月17日,因为薇娅的直播带货,平顺大红袍花椒一下子接到了2万多个订单,此后每天的花椒订单,平均可以达到两三百盒。年,中五井乡电商平台销售额达到了万元。黄鹤有了工资,年8月,公司还给每个老员工配备了一台车。这一年多时间里,黄鹤忙得连一部电视剧都没有看过。她去了平顺展销会,去了长治的展销会,后来又去了北京参加展销,“我们的产品质量虽然好,但是卖相远远不如别人。每走出去一次,包装都要换好几次。”她从一位整日家长里短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每天想着产品、客户的职业女性。这些都给予了她极大的成就感。“自己有收入了,能顾家里开支了,挺开心的。特别是看到,我们平顺的花椒、核桃这些农特产品,能够通过我们平台卖到天南海北,这种感觉还是很好的。”澎湃新闻《物产中国》系列报道第十集,走进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讲述太行山深处的椒农们,如何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土里,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