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力孜然酊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55075.html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桓台县文化和旅游局在推进群众文化满意度工作中,紧盯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出实招、重实效,用心、用情推进文化惠民系列工作,积极打造更有温度和活力的文化工作品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文化幸福感的底色更足。
01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
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服务效能
以“15分钟文体生活圈”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开展“5+N”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工作,年内指导8个村(社区)打造“5+N”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立“阅享桓台”全民阅读推广机制,建设提升城市书房、阅读书吧、农家书屋,目前2家城市书房、5家阅读书吧、6家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示范点已经建设完成投入使用,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申报和公布21个桓台非遗工坊,开展茶艺、面塑等非遗传承学习班30余期,服务群众近千人次。指导巩氏草编项目参加山东手造评选活动。成功举办马踏湖非遗集市及年桓台县首届手造文化节暨第六届非遗购物节。在红莲湖景区建成全市首家区县级手造体验馆,为群众提供更有温度和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
02群众文化活动覆盖面“广”
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
积极打造“镇村齐联动、村村有欢歌”品牌,指导基层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各镇办在节日、节点期间开展文艺演出、戏曲演唱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完成“一年一村一场戏”场、送戏曲进校园20场,举办了“五好淄博‘艺’起来”文化艺术季各镇(街道)初赛、“齐舞·悦动”文化馆总分馆联动全县文艺巡演9场,开展“淄博之声”乐队音乐节东岳熙悦里专场、“手拉手”文艺志愿服务演出等公益性演出。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需要,整合数字资源,丰富线上公共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你好·明天‘艺’起前行”“以艺抗疫”线上文艺演出、演“艺”“景”彩实景文艺演出、“诗意”端午诗歌朗诵会,线上开展“七彩摇篮”公益学堂、地方名家书画摄影展览、“我们是非遗人”非遗展播等文化活动,把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送到群众家门口,群众文化生活知晓率、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七彩摇篮”获评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手拉手”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年省级优秀项目。积极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参与全国“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爱阅读天读书打卡活动,我县获全国第24名位次的好成绩。
03文艺作品创作“精”
深入推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创作沉浸式情景剧剧本《网吧里的孩子们》等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组织基层民间剧团创排的小戏小剧《磨剪子戗菜刀》《父亲》在淄博市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创排的小吕剧《梧桐花开》在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动员城乡文艺工作者立足文化旅游领域特点,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创作歌曲《谁是英雄》《阳光里相见》《桓台抗疫Rap》、诗歌《当时,我们选择了这座城市》《期待春天》等一批记录感人事迹、普及防控知识的优秀文艺作品,用艺术传递正能量。截至目前,全县城乡累计创作涵盖诗歌、散文、朗诵、书画、快板、非遗创作等形式多样的群众原创文艺余件。
04文化宣传注重“效”
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扩大宣传面,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开办“文旅桓台”节目专栏,定期通过电视、手机推送文化活动消息和动态,制作“民生品质看文化”、“群众满意度文化专题报道”等节目。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阵地,张贴数字资源宣传画、扫码阅读海报,发放文化活动优惠券、手绘地图等文化宣传品,扩大文化宣传面。通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