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桂师傅换好工作装,出现在铺子前,不一会,迎来了今天第一位客人。
“师傅,您看这钥匙能配不?”
“是个超c级锁,不过您放心,这就给您配。”
接过顾客需要配的钥匙,固定在配钥匙的机器上,随着机器的上下浮动,平整的空白钥匙上划出了齿,多余的部分变成碎屑飞溅,还伴随着火花和金属摩擦声。
穿着冬装的桂师傅显得胖胖的,给人厚道踏实的感觉,左右胳膊带着一副深蓝色的袖套,工作的双手略显粗糙,但宽厚有力,动作娴熟。据桂师傅介绍,他的修锁手艺是从父亲手中继承的,后来,自己又进行改良升级。
这家3平米大的钥匙铺,位于林校路街道兴政南巷北口,是行动不便的父亲在90年代盘下以谋生。“以前的环境很艰苦,钥匙铺仅是一个简易的绿色铁皮箱组成,夏天热得像整箱,冬天又冷得伸不出手。街道、社区了解情况后,协助进行了改进升级,接了电、通了网,条件好太多啦。”看着里外一新的铺面,桂师傅脸上挂着笑容。
年,聚焦“七有五性”,为持续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林校街道对包括红楼西巷、红楼东巷、兴政南巷等在内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努力营造一批干净、整洁、优美、宜居、和谐、文明,具有大兴文化底蕴的街巷。于是,建设文明城区的成果再次惠及,兴政南巷整治提升过程中,桂师傅的钥匙铺旧貌换新颜,红黄相撞的新门帘儿鲜明靓丽,整洁温暖。如今,焕然一新的钥匙铺成为备受周边民众青睐的便民点,除了配钥匙,这里还修鞋子、改衣服、换拉锁……
“这个摊位在这好多年了,我经常过来修个拉锁、改个裤边,平常街坊邻居有需要,无论白天黑夜,桂师傅打个电话就赶过来。街巷整治时,我还担心钥匙铺会受影响,看到街巷美观了,铺面也改造升级了,我们也觉得高兴。”附近居民说道。
街巷,记录着大兴形象的变迁,承载着大兴文明的进步。还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听到手艺人们走街串巷“磨剪子咯,修拉锁咯,配钥匙……”的吆喝声。这些老手艺,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心灵手巧,而且赚不了大钱,但从这些老手艺人的坚守中,我们总能找到最真实的温暖与感动。
记者李玉凤
摄影张子凡
编辑刘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