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照片来自英国鲁克斯顿家族收藏,记录的都是晚清街头的民生景象。无论哪个时代,对普通百姓而言,为了温饱,都得负重前行啊。对晚清的百姓而言,因为时局内忧外患,他们的处境更为艰难。
晚清葬礼上拿铜锣的执事。冬天,街头做小生意的老汉。这个老汉在路边支了个摊子,卖炒花生和烤柿子。做这点小生意,很难赚什么大钱,能让自己免于饥寒就不错了,养家都费劲。看着老汉凄楚的样子,让人感慨生活不易。
北京街头的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擅长用《周易》来推断人的命运,而且“直言无隐”,是福是祸都告诉求卦的人。照片中的景象,是算命先生正在为一名抽着烟的满族妇女占卜吉凶。
四人抬的轿子,轿帘上绘有精美的图案。在老北京,马车远比轿子流行,轿子大多存在于官员、富贵之家,平民用轿子都是租赁。坐轿出行,如果稍微远一点,则轿夫必备两班三班替换,这样的话成本会很高。坐马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老北京的水夫,赶着一头担水的驴。没有自来水的时代,北京居民的用水很困难,井水大多是苦水,碱味重,只有少数较深的水井水质比较好。在清末民初,整个京城也只有五座甜水井,且是归私人所有,居民不得自己汲取,井主雇水夫给送,以此赚钱。
北京街头的小吃摊儿。这个小吃摊儿似乎是卖饺子的。背对镜头的这位食客,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也破了,生活条件属于底层的人。老北京因街头小吃种类多、风味独特、传承久远而闻名于世。
北京走街串巷卖羽毛扇的小商贩。北京,小脚老太太买水果。山东威海,在港口锯木材的工匠。磨刀人,穿着破烂的棉衣。那个时代,各地都能见到走街串巷的磨刀人。他们肩扛长板凳,板凳的一头放着磨刀石,另一头搭着个麻布袋,袋里装有锤子、戗子等工具,凳子腿上拴着个小水桶,边走边吆喝“磨剪子来嗨镪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