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播能力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暴力事件也频繁出现在我们信息接收范围内,发生在家里、街上,甚至是校园!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当这些未来人才的预备营里频繁曝出校园霸凌、暴力事件时,让人害怕更让人心痛。近日,一名女孩被打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被不少网友转发热议。视频中,一名身穿校服的女孩被多名女孩围住。其中一名女孩提出和她“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声称“你赢了打我,我赢了打你”。被围女孩连输几次,遭扇多记耳光,她赢了一次后,却不敢下重手还击,怯怯地问:“打手可以不?”因为围观女孩不敢还击,引起围观女孩不满,她们推倒了被围的女孩。
电影《少年的你》虽说上映直今争议诸多,但不可否认它刻画的现实问题有非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无论作为社会层面酿成的悲剧,还是情感层面煽动的泪水,或是细化到两个少男少女彼此的救赎,都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太多值得思考的细节。十八岁的青春,本应该代表着明媚的美好,却能因为一个“孩子”的恶意和一群“大人”的不在意,轻易摧毁了一个人的一生。在一个大生态环境下,悲剧的发生也是一次次告诉我们,无论是“隐忍”也好,还是“反抗”也罢,它终究给不了那些受伤害的孩子任何帮助,那么我们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对于校园暴力的应对,其实是早已经发展成全方位努力的方向,它靠不了一个人,也靠不了一个环节,它一定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种恶势力的蔓延。
大部分人认为,校园暴力离我们很远,直到悲剧一次次上演,才发现校园欺凌就在每个孩子身边。有人说,这是教唆孩子变成施暴者,以暴制暴会把孩子教坏。“打回去”这三个字并不是让孩子通过暴力的方式制止被欺负,而是要有足够的勇气站起来抗争,不能忍气吞声,学会通过家长,老师,社会这些渠道让施暴者受到惩罚。如果不反抗,被欺负的孩子会渐渐失去对善恶的判断,从而在心里埋下痛苦的种子,终其一生都会深陷阴影。施暴者,会觉得自己做的不是错事,并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反复如此,永远都是恶魔。
很多人认为,面对校园暴力,要教孩子学会反抗,在面对暴力时不能容忍,教孩子不欺负人,但是也要有不被欺负的能力。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区相互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