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好吃又好笑,跟着谦儿哥一起浪江湖

“咱们侃遍三山五岳,聊透五湖四海,一起玩儿,一块儿乐,品味平凡人生,品味烟火气里含着的那点儿幸福。”

1.人跟人真正不一样的地方,是看待生活的态度。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都是来世上走一遭,咱们干吗不乐乐呵呵,非得拧着眉毛、瞪着眼,让别人瞧着不痛快,自己也不痛快呢?

2.人活着得有个好心态,这样才能咂摸出日子的那个甜味儿来。要不然,就算让您住别墅、开豪车,卡里装着好几千万的存款,您也未见得能觉得幸福。我呢,作为从小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这么一个闲散艺人,发自内心地愿意把老北京人这股乐观、豁达的劲儿传递给您。

3.老北京人,骨子里就有那么点儿乐天知命的豁达劲儿。甭管多大的事儿,到了北京人嘴里,“玩儿呗”,连儿化音全算上,总共三个字,全概括了。这三个字,翻译成学校里边,考试之前老师安慰学生的那句话:战术上,您得重视,战略上呢,您得藐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让自己有个好心态。

4.老北京人,讲究是个礼儿,嘴里塞得满满当当,看见街坊邻居,也得跟人家打招呼:“哟嗬,二哥,您……您这是刚下班?……吃……吃了吗?”

5.这个时间段,您跟胡同里边溜达溜达。枣树上的枣,那是有青有红。柿子树上的柿子,全红,柿子叶呢,也是有青有红,看着就觉得喜兴。这时候,脑瓜顶上鸽子成群一飞,鸽哨儿呜呜一响。远处再来个磨剪子、磨刀的,哗啷哗啷,一摇晃手里那串小铁板:“磨剪子嘞,抢菜刀……”那种感觉,只能用五个字形容,哪五个字呢?这里是北京。

6.三四十年以前,夏天的时候,有推着小车满大街卖冰棍的老太太。那时候吃冰棍,季节性特别强,过了夏天,倒找钱都没人吃。有的卖冰棍的老太太,觉得自己身子骨还成,扛得住冻,不愿意跟屋里闲待着,还想接茬儿挣俩活钱儿,冬天就可以改行卖糖葫芦。

7.她们卖糖葫芦,都是跟冰棍车上放个透明的大玻璃罩子,方便客人挑,还干净、卫生,不容易落土。玻璃罩子里边搁一块白色的泡沫塑料,各种糖葫芦,五颜六色,全跟泡沫塑料上插着。

8.小孩儿手里攥着钱,跑过来买糖葫芦,都得这么说:“奶奶,来串山里红嗒,我要大的,糖多嗒!”蘸糖葫芦的,拿起一串山里红伸到锅里,蘸一下,然后再啪地往石板上一摔,一拉。手上忙着,嘴里也不能闲着,必须得吆喝这么一句:“哎,冰糖葫芦,刚蘸的啊!”

9.我小时候,副食店最便宜的调味料就是辣椒糊。有的小孩儿,馋,买不起别的零食吃,就去副食店买一分钱的辣椒糊。买完了以后,也没家伙什儿盛,干脆就让售货员直接给倒在手心里。拿手这么托着,一边走一边舔。

10.吃卤煮的人,要一大碗卤煮,再要一小壶热酒。守着煮卤煮的大铁锅,那么一坐。前后左右,全是大锅里边冒出来的白气,恨不得半条马路都雾气昭昭的。脑瓜顶上,半明不暗的小嘎斯灯,火苗呼呼摇摇。细一听,还能听见电石跟水反应,往外冒气儿的时候,那种“咝咝”的动静儿。就着这个动静儿,趁热,先拿卤煮火烧浮头那层配料下酒。喝完了酒,吃火烧。吃完了火烧,撂下筷子,两只手把大碗捧起来,碗底朝天,咕咚咕咚,再来两口热汤,一溜缝。

11.年糕往炒熟了的黄豆面里边一骨碌,裹上一层豆面,豆面还是黄色的,那不就跟驴、马这些牲口打滚的意思差不多吗?所以老北京的小吃,豆面年糕,又叫驴打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1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