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泉磨剪子哎,戗菜刀

磨剪子哎,戗菜刀

张爱泉

几个在大学读书即将毕业的学生相约来看我。晚上大家在一起用餐时兴致颇高,谈天说地,缅怀过往,畅想未来。想到大家即将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继而成家立业,又探讨起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才能更好地让生活有质量时,我又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职业习惯,以惯常用的励志名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来教导他们,后来又用一句俗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会落后”激励他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在生活中不断地有所追求,生命才会有意义,生活才会有高质量。

学生散去之后,我一个人在书房窗前独坐,望着幽遂的夜空沉思。窗外凉风习习、繁星点点、秋虫寂寂,在斗转星移间,哀叹吾生之须臾,不禁又想起“刀不磨要生锈”这句话来。恍惚中,一个模糊的身影从我眼前一闪而过,渐行渐远,同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却又隐约传来,愈来愈清晰,久久萦绕在耳边。

“磨剪子哎,戗菜刀。”

想起磨刀人,还是儿时的最初记忆。磨刀人的出现,春夏季时鲜有,秋冬季节时最多。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或是北风猎猎的冬天,街头突然响起一声幽长而嘹亮的吆喝声:“磨剪子哎,戗菜刀!”只这一嗓子,便妇孺皆知,磨刀人来了。此时孩子们不论在干着什么,皆纷纷跑出院子,跟在磨刀人的身后,随着他在村子里走街串巷去了。其实磨刀人也没什么特殊之处,孩子们愿意跟着他,大概全因了“奇奇怪怪,怪怪奇奇,六条腿驴,骑着不走,走着不骑”这一条谜语。年少的孩子总有一种想把疑问刨根问底的好奇和一探究竟的冲动。

磨刀人是个头发灰白皮肤黝黑的老者,个头中等,粗衣打扮,腰间系着一条黑的发亮的帆布围裙,扛一条长而矮的板凳。板凳的一头绑着窄窄的条石,侧旁系着盛水的瓶子或陶罐,板凳的一侧缠着用破布做成的简易棉垫,供劳作时坐。另一侧挂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装着戗子、油石、小锤、钳子各样工具。磨刀人慢慢的沿街转悠,时不时吆喝一声:“磨剪子哎,戗菜刀。”他的吆喝声非常有特色,“磨”和“戗”字喊的时间特别长,像蒙古的长调,悠长而舒缓,只是少了长调中的婉转和颤音,然后“剪”和“菜”字的声调突然上挑,音色高亢并连缀着后面的字清脆而出,至“刀”字后又戛然而止。但是余音袅袅,韵味绵长,在耳边久久环绕,此时无声胜有声。简单一句话,分成两个部分,听起来就像是在读一首慷慨的诗,在唱一支苍凉的歌,至今想起来,都会不自觉的在心中学着那人的腔调默默地喊上几声。

谁说不是呢?这一声吟唱就是劳动者创作于劳动时的诗歌。

磨刀人闲庭信步似的转完前后街,便在村中心找一块宽敞一点的地带,也许是背靠一棵大的杨树柳树,也许是就着一堵向阳的残垣矮墙,把家什排开,静等生意上门。

磨刀人的家什虽然陈旧简单,但是他们却视如珍宝,摆弄起来总是小心翼翼,绝不简单粗暴随意放置。磨刀人把板凳叫做“穿朝玉马”,板凳一侧固定着一个倒V形的木框或是铁弓,用来顶磨刀石,叫“马鞍”。听起来很有敝帚自珍的一番意味。

生意来了。不是一把把锈迹斑斑的剪子,就是一把把卷了印子、打了豁的菜刀。磨刀人不管来者是男人女人、少儿老者,总是默默接过顾客递过来的刀具,绝无半点他言。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磨刀不问用处”,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则,俗称“行规”。磨刀人先是用粗糙的大拇指试试刀印,再眯着细眼看看刀锋。“怎么样,不好磨吧?”有人说。磨刀人骑在板凳上,这时才气定神闲地答道“好不好磨都得磨,这是规矩。”说罢,给磨石淋些水,双手摁住钝刀,胳膊前后拉动,整个身形就鲜活起来。磨一会儿,停住,立起看上一眼,再用大拇指试试,再磨,再看,再试。时而换一条细一点的磨石,最后用更细的油石磨,直到那剪子刀子褪去岁月的痕迹,发出耀眼的光辉。

磨刀人不轻易和人搭话,似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磨刀上,别无他骛。刀剑无情,周围全是老弱妇残,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磨刀时动作娴熟,姿势优雅,戗、砸、磨、削、试,力道暗沉,全在指、腕、肩、腰、胯上,随着“哧、哧、哧”的磨刀声缓缓流出,目遇之耳得之,无不赏心悦目。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腹之所踦,霍霍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刀剪锋利如初,重新交还主人。磨刀人显得小心翼翼,格外庄重。好像他磨好的不是刀具,而是他利用精湛的手艺,修复的一件件精美作品。所以格外谨慎隆重。收取劳资,偶有贪财吝啬之人,编排个中理由少给几个钱,磨刀人也不争辩,似乎身外之物多少随意。如若有旁人看不过去,说师傅每天冷冷喝喝也不容易,磨刀人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知足常乐,不与世争。大有“有客问浮世,无言指落花”看破人生的况味。

待所有的刀剪磨完,磨刀人重新收拾起一应用具,扛在肩上和周围之人道一声“回见”,便头也不回地向村外走去。远处传来一声“磨剪子哎,戗菜刀”,仍是字正腔圆,却难掩背影的苍凉和厚重,渐渐湮没在天地之间。

看磨刀人,有一种是非无须争人我,天地之间任意行的豪迈。

记得有一次回家后,我和妈妈说,长大后我也去磨刀。没想到,妈妈面带愠色,不轻不重地用手打了我后脑勺一下说:没出息。当时我很疑惑,当个磨刀人怎么就没出息了?后来才知道,磨刀人作为民间常年走街串巷的小工匠,在旧社会地位卑微,收入很少,生活极为贫困,一般也都是老弱病残之人才操此业,俗称“叫花子买卖”,也就是说跟要饭的差不多。他们往往是风餐露宿,凉食冷饮,风来躲风,雨来避雨,若非为生活所迫,无人愿意从事此业。所以磨刀人不收徒弟,不知是通过什么方式将这一门手艺代代相传的,这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行当。

但是事在人为,我记忆中的磨刀人,却让我铭心刻骨。他从没看轻自己,生活虽苦,行业卑微,但是他自己仍然保持一种豁达的宽容和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举手投足,像是表演并完成着一种世人不解但可自我陶醉的行为艺术。所以每每想到磨刀人,我总是有一种由衷的敬意。从此以后我还会和学生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生活中就更应该充满着艺术。这不再是生活质量的高低,而是在生活品质上的提升。

这样想着,不觉自己也轻轻地喊了一声:“磨剪子哎,戗菜刀。”

原鄉書院总目录(点击可直接阅读)

名家专辑持续更新内容

在后台回复作家名字或首页查找,即可阅读

北乔

毕飞宇

班宇

残雪

曹文轩

陈崇正

陈集益

陈忠实

池莉

迟子建

甫跃辉

格非

海男

韩少功

贾平凹

老舍

李国彬

李洱

李敬泽

李娟

李佩甫

李一鸣

梁鸿鹰

林那北

林森

刘庆邦

刘琼

刘汀

刘醒龙

鲁敏

路内

莫言

穆涛

南帆

邱华栋

三毛

沈从文

石一枫

史铁生

苏童

双雪涛

铁凝

汪曾祺

王安忆

王朔

王小波

文清丽

吴义勤

徐可

徐则臣

严歌苓

阎晶明

阎连科

杨海蒂

杨建英

杨庆祥

杨献平

弋舟

易清华

余华

张爱玲

张承志

张国领

张清华

赵燕飞

波德莱尔

博尔赫斯

茨威格

川端康成

村上春树

大江健三郎

杜拉斯

福克纳

海明威

汉德克

加缪

芥川龙之介

卡尔维诺

卡佛

卡夫卡

科塔萨尔

库切

莱辛

马尔克斯

麦克尤恩

门罗

纳博科夫

奈保尔

欧·亨利

石黑一雄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