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集中说到,普利街东起共青团路西的筐市街南,西至普利门桥,早于明朝时期,是南部郊区山民肩挑车推着柴火来老城区的集市,故此街过去叫柴家巷。以后相继又有了商铺和杂货店,房舍逐渐增多,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巷。它同街巷南侧的西券门巷、郝家巷、冉家巷、及再往东边的神堂巷(后称盛唐巷)、剪子巷、麟趾巷、篦子巷,共同形成了西关有名的八大巷。
清光绪三十四年(年)老城的西圩子墙新开辟普利门,街道扩宽,向西与经二路相连,将老城与商埠区连接。
普利街南面有三条与普利街相交的小巷,从东往西分别是冉家巷、郝家巷、西券门巷;除了西券门巷稍长并有些弯曲的上坡路外,其它两条都是短而直的小巷,不足百米。这是因为在建国后辟建估衣市街即后来的共青团路时,把这几条街巷切断隔开了,南段的部分拆除并入了共青团路,只有北端部分存留了下来。
这些街巷里的房屋建筑风格介于老城的传统与商埠的现代之间,那些新兴的民族商业者所创办的店铺,其建筑吸收了商埠区的外来风格,有拱廊,拱券,水刷石墙面,水磨石地面,钢结构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沿街多为二层楼房。而那些中国传统的店铺却是仍然沿用了明清时期古老的建筑风格。在普利街北面拆除民房后,普利街南面和与之相交的的这三条巷子,除了冉家巷改建了一些水泥建筑的平顶房和简易房外,郝家巷和西券门巷都还保留着原来的老面貌,存在了几十年。但是很快,在年至年普利街拆迁改造时,这三条巷子也未能幸免,同时被拆除消失。
郝家巷位于辖区东北部。建国后,辟建共青团路时,将该巷分为两段,南段并入共青团路,北段仍名郝家巷。据年(清道光十九年)《济南府志·明齐河人物》载:“郝焜,字跃如,山东齐河人,天相子,崇祯乙卯举人”。年(清乾隆三十六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郝家巷,以给事中郝焜宅得名。”由此看来,这条巷子至少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
郝家巷有座高大的二层灰砖楼,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很有名的福盛永杂货庄,临街为五开间的二层砖楼,南面五间是经营店铺,北边一间为大门,通过照壁进前院,有三间北屋客厅和职工宿舍,从楼下穿过后面的四合院是主人住宅。
冉家巷,北首与普利街的草包包子铺相对,大概是由最早在此居住或富户的冉姓人家而起名。
附老街巷旧照
郝家巷摄于年3月
郝家巷北端冬雪年
小巷北首是普利街的高楼
巷子20号门前年
20号住宅的外墙基部的石雕
巷子里的老宅院的夏日.7
巷子里两边的二层楼房摄于年
冉家巷.10
冉家巷两边后来改建的水泥板住宅和简易房摄于.10
以上老照片皆有本作者拍摄,未经允许不得翻拍。
壹点号文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