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寒食节吃什么馒头在宋代以前大都有馅

冬去春来的寒食、清明之际,正是刚刚春暖花开,这不仅是个踏青寻春的时节,也正是历来扫墓祭祖的时候。这个时间江南地区祭祖常用的一种食物是“青团”。把新鲜的艾草采摘来,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团成团子蒸熟。也可以在团子里加上豆沙、枣泥、莲蓉的馅儿就是甜的青团。或者加上肉、蔬菜调制的馅儿,就是咸的青团。

青团

也有的叫“蒿饼”,和青团一样制作方法,只是用的是野菜蒿叶的汁调和青色的粉团,而不是用艾草,制成饼的形状。“青团红藕”不只是祭祖所供,也是这个时节的时令物。

有的地方炸馓子、做乌稔饭。乌稔饭是采摘乌稔叶子煮熟,然后和糯米放在一起,加水浸泡,糯米被泡得乌黑,做出来的米饭却特别香。还有地方用南烛树的枝叶捣出汁来浸泡糯米蒸成米饭,叫“青精饭”,说吃了可以延年益寿。

艾草

南方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以吃稻米为习俗,所吃的团子之类都是以糯稻脱壳的糯米磨成粉作为外皮,里面再加干果和糖,或是肉和蔬菜,蒸制成团子。北方种植小麦,小麦脱壳磨成粉就是我们所说的“面粉”。北方习惯吃面粉做的饼、馒头、包子这样的面食。“馒头”这种发酵类汽蒸面食究竟是什么时候有的?

馒头

首先得具备蒸馒头的各种条件。馒头的原料是小麦,因为小麦和大麦、水稻等等粮食作物不一样的一点是它有面筋。其实,小麦要磨成粉才能蒸馒头。尽管新石器时代就能把粮食磨成粉,但是需要用杵臼或是用石磨棒、石球之类在石磨盘上靠人力去碾,这就不能高效磨粉。当石转磨诞生后,还有磨粉的动力来源增加,不只靠人力,还有畜力、水等等方式,才能大量磨粉。把小麦粉里的杂质筛掉,剩下又细又白的小麦粉才能制作馒头这样高质量的面食。

石磨

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发酵。周代就发现了用酒可以发酵,在漫长的对发酵探索的历史中又发现酸浆、酵面、碱也可以发酵。再加上可以蒸制食物的炊具,馒头诞生的条件就具备了。

晋代的“面起饼”,唐代说的“起胶饼”,宋代的“饮饼”都是馒头的前身。用发面做的蒸饼,其实本质就是馒头,只不过还没有制成现在馒头的形状。蒸饼刚做熟的时候热气腾腾,买了马上吃,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发面做的蒸饼在唐朝非常受欢迎,甚至有的书里记载说长安有个叫“邹骆驼”的人,推着小车四处卖蒸饼,生意火爆,竟然因此而致富。

蒸饼

发面做的蒸饼也可以在面里加其它的材料,比如五胡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虎特别喜欢吃蒸饼,要在蒸饼里加上干枣和胡松仁之类的干果。石虎喜欢吃的这种蒸饼有一个特点,“坼裂而食”。“坼裂”其实就是说,要蒸得像我们现在说的开花馒头一样。宋朝人说,唐朝管“馒头”叫“笼饼”,顾名思义,在竹笼里蒸熟的。

馒头在宋朝以前大部分是有馅儿的。宋代的带馅儿馒头种类特别多,《东京梦华录》和《梦梁录》里提到的馒头种类数不胜数,什么“羊肉馒头”、“糖肉馒头”、“辣馅糖馒头”、“波菜果子馒头”、“姜糖馒头”等等。但是宋代也有没馅儿的馒头,据史载,宋仁宗过生日的时候给大臣赏赐“馒头”,就有我们现在所在吃的这种没馅的馒头。宋代把我们现在吃的这种形状又没有馅儿的馒头叫作“秤锤蒸饼”,意思就是说它的形状像秤锤一样。

肉馒头

但是一直到元代,馒头与包子都有带馅儿的。元代的馒头种类也很多。有从馅料上说的,如“茄子馒头”,用羊肉、羊油、茄子、葱、蒜拌馅儿的馒头。也有“剪花馒头”,这是从馒头外观上说,是剪子在馒头上剪出花样,再用脂胭染色,然后蒸成馒头。还有“薄皮馒头”,这是说馒头薄皮大馅儿,不是一般的厚皮馒头。

实心无馅儿的馒头到明末清初成为一道单独的面食,不再混同于包子、蒸饼之类。如小说《儒林外史》里写过“厨子捧出汤点来,一大盘实心馒头,一大盘油煎的杠子火烧。”清代著名的美食家袁枚在他的著作《随园食单》提到过“新明府的馒头白细如雪,面有银光”,还说过“千层馒头”以及胡桃大小的“大馒头”等等。

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凤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